toppic
当前位置: 首页> 购买平台> 快乐少年宫——葫芦丝教学心得

快乐少年宫——葫芦丝教学心得

2021-09-25 18:55:35

葫芦丝是流传于云南傣、阿昌、景颇等少数民族的民族吹管乐器,历史悠久,最早可追溯到秦代。其音乐悠扬婉转,悦耳动听,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是实施美育教育的重要手段,让孩子学习葫芦丝,不仅能锻炼孩子的意志品质,而且有助于开拓智力,提高孩子的审美情趣,陶冶孩子们的情操。所以本学期的少年宫,我们乐器组依旧以葫芦丝的教学为主。对于农村孩子来说,很多孩子都不认识这种乐器,第一次见到这种乐器,都对它产生了好奇心,好奇心促使孩子们想要学习如何演奏葫芦丝。但是由于孩子们对音乐的理解和感悟不同,所以并不是每个孩子都适合学习葫芦丝,所以根据我在每个班级上课的感受,挑选了一些乐感较强并且愿意学习葫芦丝的孩子参与到乐器兴趣小组。由于农村孩子的音乐素养普遍较低,需要从基本的吹奏气息,指法,音节,音准及基础的音乐知识抓起。这种乐器对气息有严格的要求,对节奏感的要求也比较高,学生也容易产生厌倦的情绪,操练起来困难较大。

 

【案例】

通过几节课的音阶练习,学生们基本掌握了如何演奏音阶。并且对四分音符,八分音符,大切分音,小切分音等乐理知识有了一定的了解。这时很多学生已经不耐烦了,因为练习音阶对于孩子们来说太枯燥。为了提高孩子的学习兴趣,我将一首具有民族特色的曲子《金孔雀轻轻跳》发给了孩子们,很多孩子迫不及待的演奏起来,顿时教室里一片嘈杂声,想制止太困难。

四五十人一起演奏,当时的混乱可想而知,凭老师一个人叫停,太困难。突然我有了想法,将电脑打开,调到最高音量,一首优美的乐曲缓缓流出,瞬间孩子们就被这优美的旋律吸引住了,葫芦丝的杂乱声戛然而止。接下来我告诉学生们,如果想演奏出优美的乐曲,首先就要学会识谱,找准拍节唱一唱,不能急于求成,然后一边指导学生将葫芦丝放好,一边要求孩子们伸出双手,打着拍子唱出简谱,在这一过程中,发现部分学生存在拍子不稳的现象,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设计了一个小游戏,需要两个孩子一起配合,各打各的拍子,唱一首叫《小老鼠偷油吃》的童谣,前提条件是,在打拍的过程中两个孩子的手不能碰到一起,然后把孩子们分组进行练习,在练习的过程中孩子并没有产生厌倦情绪,并且感受到这首童谣特别有意思,游戏也很好玩。经过二十几分钟的训练,拍节打稳了,我又一次带领孩子们一边用手打拍,一边唱简谱,这时我发现孩子们的拍子稳了不少,虽然一节课下来,孩子们没演奏上葫芦丝,但是磨刀不误砍柴工,通过拍子和识谱的训练,在接下来的葫芦丝演奏课程中一定会事半功倍的。

 


【案例反思】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可对于孩子们的兴趣又不会持久,而对于乐器的学习过程又是枯燥的,所以一味的训练,只能增加孩子们的厌倦感,对日后的学习一定会造成影响,所以采用新的教学方法,从孩子爱玩的天性入手,设计些有趣的音乐游戏,在游戏中体验拍节,气息,音符给他们带来的快乐,往往会让孩子们学习兴趣不断提升,乐感不断提升,审美情趣不断提升,最终掌握一门乐器的基本演奏方法,会让他们受用终身。

【总结】

音乐能给孩子美的享受,器乐教学在音乐教育体系中既是学生学习音乐和表现音乐的重要手段,又是开发其智力的重要途径。但愿我们的葫芦丝能吸引更多的学生,共同来弘扬我们优秀的民族文化!

只有经历风霜苦,才得梅花扑鼻香。音乐是美妙的,学习乐器说实话其实是有些枯燥的,需要天长地久的坚持,一遍又一遍的练习,才能演奏好乐曲。也正是在这种无休止的弹奏练习中,孩子的毅力,演奏能力,音乐感受力都有了全面提高。农村的孩子渴望学习乐器,但家庭条件的限制使得很多孩子的音乐才能都没有得到发掘。我是一名普通的乡村音乐教师,我不奢求能够教育出享誉中外的音乐家,但我想尽我最大的努力使孩子们感受音乐带给他们的快乐。


本文作者系扶余市德胜镇第二中心小学   李悦


更多文章敬请关注松原教育科研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