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pic
当前位置: 首页> 音乐排行> 果园城记 | 南头城春景街果园艺术介入实验

果园城记 | 南头城春景街果园艺术介入实验

2022-04-12 21:48:13



 ◤ 笔者浅谈 ◥

我是一名即将毕业的广美建筑艺术设计学院的研究生,毕业论文题为《南头实验——从艺术介入到城市共生》,此公众号发想于我在深圳南头城春景街的艺术介入实验——果园餐会。希望通过持续分享南头果园现状、果园知识、果农故事,让更多的人认识并感受南头果园存在于城市中的独特气质。此次毕业创作不同于传统主导型、主观性的设计规划,而是以调动真实使用者为主的事件式场所营造,鼓励当地居民共同治理的变更过程。

本文共5352个字,阅读将花费15min


「果园城」前传

《果园城记》1946,上海出版公司

「果园城记引自一本短篇小说名,作者师陀是一位滞留城市却未忘情于乡村的叙述者文中关于「果园城」温馨宁静,充满诗意,人与人之间温情脉脉,生活悠闲自在的世外桃源描绘成为这次毕业创作的精神动力。

「 果园城,一个假想的中亚细亚式的名字,一切这种中国小城的代表 」

时过境迁,在城市的快速发展过程中,由「果园城」代表的这类小城逐渐衰落,现在的「果园城」更多是人们心中一种「故乡、梦境、乐园」的精神象征。

「一种极自然的情感,人在空闲中总爱寻找少年时期的旧梦,这梦虽然是破碎的冷落的,同时又酸又苦,十分无谓;可是它在人的心里,却又是花、香、云和阳光织成的一片朦胧……」

它是我们上一辈、上上辈人的共同记忆,也印刻在部分八零这辈人的童年时光里。这份情感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会时常的表露出来。


「果园城」在南头

 「世上没有一样比最初种在我们心田里的种子更难拔去的」


南头果园便是这样一棵种子、南头居民心田的种子。这里由过去漫山遍野的果园到杂草丛生、垃圾成堆的一片荒地,现在又如涅磐重生般再次发芽,在深圳这个超速发展的城市,神奇般的存在。


の 果园鸟瞰(图片来源深双)


有关果园的历史来源于当地街坊的描述:过去,这里是一大片私宅果园,现在周边居民的私家院子里还能看到幸存下来有一定年龄的大果树,甚至就整个南头城的很多角落都能意外发现一些散布的大果树,这里是南头城目前最大,最集中的一片果园

 の 1994年前的私宅果园   の1994年建统建楼

の 私家院子的果树遗留

の  目前南头的果树分布

の  东莞会所旁的果树


果园发展至今经历了几个阶段的演变:

1992年,特区内进行农转非的改革,南头城实业股份有限公司成立,将南头古城转变为集体性质的企业所有制统一管理,所有土地变为集体所有,由南头股份管理;

1994年,南头古城进行统建楼建设,置换出了这块空地,成为公共用地收归南头股份所有,但有村民还有这里过去私宅的地契;

の 果园现场的统建楼时期遗迹

 の 土地置换给南头股份  の被开发成多块小菜地


在这之后,这块空置的地被逐渐分割,成了很多小块的菜地被周边居民分享使用;


2008年,政府将这规划成一个公共花园,由于周边统建楼切断了其与春景街、梧桐街的直接联系,被孤立成一个尴尬的中心岛,花园篱笆围护隐藏在内部,无人问津。前期,还有过来打理,后期,场地渐渐陷入无人管理的境地,一直荒废,成为了一个废弃场;

 の 2008年政府规划的花园   の 土地闲置 


土地在失去了使用者和管理者后,开始不被珍惜,南头股份却无暇顾及。2010年左右,住在附近的当地居民叶太和肖伯为了改善自己的居住环境,开始主动清理这块地上的垃圾,种上了香蕉、龙眼、黄皮果和木瓜树等,恢复成了岭南果园独有的特质,每年三月份还会种上白菊花,当成是自己的地用心打理,往里面扔垃圾的居民越来越少,基地环境逐渐得到改善;

の 叶太肖伯打理后的场地の 2017年深双展览使用


2017年,深双入驻,将其中种白菊花的一部分土地作为一个艺术作品的展场暂时使用,目前艺术品还没有撤走,由于无人管理和维护,现在已散架,荒废在场地,杂草丛生,给两位园主造成了一定的困扰,也形成了一定的场地问题。

の 天空农场艺术装置的现状

果园这样一段复杂的过程演变,使场地现在处于一种矛盾交杂的境地,用园主的话来讲就是“这块地的风水不好”。首先,场所周边有三栋将近二十多年历史的烂尾楼,不久前还发生了烂尾楼装修不规范被拆的事件;其次是,场地的地理位置,四周被围墙和密集的统建楼包围,除了东面,其它三面堵塞不通,边界环境杂乱不堪;

の 周边的烂尾楼

 の  场地及周边的复杂性

の 公私属性的界限


纵观整个南头城,这里可以说是关系最复杂、矛盾最突出,但同时这里又是生活形态最多样的区块。

の 场地分析


一方面,果园作为过去南头城的一大特质,现在更是大部分来自五湖四海的人共同的故乡记忆,对于构建南头城今天的社区认同感,具备一定的文化价值。

另一方面,对于春景街和梧桐街这块缺乏公共空间的区域,亟需一个空间供他们活动。因而,果园又具备了一定的实用价值。

の 周日的春景街


果园现状的复杂性、矛盾性以及独特性让我有了进一步认识果园的兴趣。


认识「果园城」

「你有空闲时间吗?不必像这里可敬的居民一样悠闲,也无须那种雅趣,你可以随便择定一个秋光晴和的下午,然后散步去拜访那年老的园丁。你别为了馋渴摘取他的果子。并不是他太小器,也不是他要将最好的留给自己,仅仅为了爱护自己工作的收获,他将使你大大难堪。他会坐在果树底下告诉你那塔的故事,还有已经死去的人的故事。」


初次遇见果园,是在2017年的9月《交织与介入》¹工作坊期间,当时的果园是锁着的,园内还养有恶犬,以及这些警告标语,让人不敢接近不了。


の 果园的防护措施

の 果园内的警示标语


幸运的是,透过工作坊期间建立的关系 ² ,顺利的找到了果园园主叶太和肖伯,与他们沟通的过程也是出乎意料,他们并不是事先想象的那样计较利益、不可接近;反倒是两位和蔼可亲的长辈,期待有人进入果园,欣赏他们的成果;期间,肖伯指着一棵大树说:“看!那棵福连树是我种的,已经十年了”,脸上无意间透漏出自豪的神情。到这才突然理解师陀书中所言,让园主真正气愤的并不是果实被摘取,而是他们辛勤劳作的成果遭到破坏,他们享受在劳动过程中获得的成就感以及认可。

の 园主带领参观果园

当真正了解两位园主之后,也就更加确信了这一点。肖伯是本地居民,一名共产党员,过去是一位建筑工作者,从小在南头城生活,对于自己生活的社区有着强烈的责任感,表示非常希望这里能变成一个美好的地方。肖伯说:“如果这里变成一个公众活动的果园,他愿意和叶太两人继续打理维护这些果树”。叶太是一位本地村民,世世代代在这里生活,在南头有五栋楼,年前又被分到五套房,这段时间都在忙于装修,年底将会搬离南头城,在新房过年,于是她把果园的钥匙交给了我,说以后会很少呆在南头。现在主要是肖伯在打理果园,他把这当成是打发时间和锻炼身体的日常。他们根本不需要依靠果园获得利益,果园只是他们闲暇时间营造少年时期旧梦的地方,更多是一种精神依托。

他们并不拒绝外人的进入,甚至是希望他们的劳动成果得到更多人的欣赏和认可,只要如他们一样爱惜这些果子,去到果园,他们都会很耐心的讲解,让到来的“客人”认识果园里的每一棵树、每一段历史。


但必须面对的一个现实是,两位园主最终都退出这个地方,到那时的果园将面临什么?依旧变成废弃场、修建高楼?从肖伯的表述里也能感受到一种失落情绪:“管不了了,以后怎样我也看不到了”。


这块地最大的问题和最大的优势都在于它是一个储备地,没有一个确切的身份,它有很多名号:花园、公园、果园、菜地、荒地,未来到底应该要以怎样的一种方式存在?还没有确切的答案,没人给出确切的答案。因而,尊重原生状态,通过介入的方式调动使用者自我营建似乎是目前最适宜的方法。


「艺术」介入「果园城」

「普天下没有比秋天的果园城更美更惹人留恋的了」


今天,在城市样貌日趋均质单一、缺乏个性之时,果园似乎是一方没有被吞噬的净土城市中的一个独特存在。在推崇城市个性化、差异化、多元化的当下,果园应该也值得被保留,让果园链接到更多的人事物,成为城市中大家心驰神往的一片乐土,不再陷入无人理会的境地。


尼古拉斯·伯瑞奥德的《关系美学》一书中提出:「艺术活动在于努力实现一些有限的串联、打通一些受阻的通道、重新让现实中被隔开的各种层次有所联系」。果园餐会艺术介入实验在此基础上形成,通过果园的相关艺术活动真实的调动和链接更多样的人。


活动通过海报宣传、当面邀请、社区招募,最终邀请到十个家庭参与活动。

 の 活动宣传

の 水果主题的邀请函


活动正式开始筹办是在4月23号,期间获得了南头城党群服务中心的活动招募,村委会、南头股份公司的场地支持,驻扎南头的YSD共创组织成员的活动建议,最重要得益于两位园主的全力协助,肖伯协力搭建的用于防晒防雨的临时活动场所以及全程提供活动所需的水电,叶太提供的桌椅板凳,一起为这次活动营造一个舒适的环境。

の与两位园主协力搭建过程


の 搭建成果


当天上午8:00开始在中山东街购买食材、餐具,坐上南头特色拉风的电瓶车运食材,肖伯更是一大早便来接好了电源。



の 活动准备过程


上午10:00,从广州赶来的小伙伴正在帮忙现场筹备,叶太带着一些甜点零食,最早到达现场。

の 活动准备过程


我还特意为当天活动想好了详细的流程,怕活动不好玩,需要自己控场。意想不到的是,到活动正式开始之时根本不需要流程控制,大家都非常积极主动,自己从活动中心搬来了凳子,每家的妈妈都带来了一份自己制作的茶点,妈妈到达现场后又继续自己的食物创作,有位妈妈惊喜的神情说:这里和我们老家一样呀。

の 下午2:00到达到达现场的家庭


活动选择在五一劳动节这一天举办,巧妙的时间如同命中注定一般,“劳动”成了这一天与果园对话的完美仪式。活动在下午两点半正式开始,妈妈们为孩子们精心制作一份水果甜点,孩子们为果园种下一棵果树。在食物分享以及协力种树的过程中,不同的妈妈和孩子们之间的互动交流,让整个南头果园的午后时光变得惬意温暖,热闹非凡。

の 制作香酥蛋的妈妈,特别认真的为自己的作品做了一个参赛牌

の 奶茶店小女孩自己亲手制作水果甜点

の 有点害羞的赵林波小朋友,在妈妈的鼓励下完成了葫芦丝表演

の 正在贴每个参赛家庭的信息号码牌,准备接受大家的评选

の 大家正在对妈妈们的甜点投票


下午四点,获胜三个家庭的小孩每人向园主领取一棵果树苗,开始种植的环节;

の 小朋友们互相协作种植果树

の 小朋友们互相协作种植果树

の 这次活动最小的一个小朋友,最终由哥哥赵林波的表演加分为他争取的一棵果树苗

の 赵林波和弟弟的果树“小猪”

の 涂舒怡和涂玉荣的果树“佩奇”

の 涂舒怡和涂玉荣的果树“佩奇”

の 方宜轩小朋友的果树“乔治”


回过头来想,其实历来与这里的沟通都是以一种介入的方式,两位园主可以说是对场地的最早介入,通过种果树和长期打理改变了场地环境,因而引发「天空农场」的艺术创作;天空农场又是一次介入,借助深双的力量以及作品介入让公众关注和有机会进入到这个果园,也因此引发了本文的思考。但天空农场与园主介入最大的不同就是管理和后期维护的问题,介入之后无人经营只会是一次没有结果的打扰,严重的还会给场地造成麻烦,形成场所垃圾,因此介入的后续思考变得异常重要。


因此,开通此公众号以作为维系果园艺术介入实验后续的对话平台,通过分享果园现状,果园知识、果农故事,希望能够进一步链接到更多的人和关系



「果园城」后传



5月20号星期天,回访南头果园时赶上两位园主收蕉、剪蕉叶、晒蕉叶、烧干蕉叶做肥料,忙的是不亦乐乎。突然在地上发现一个香蕉尾部的花骨朵,之前听广州朋友说过,这可以煲粥,是过去非常地道美味的岭南美食。会被剪掉是因为会吸收新长出香蕉的营养。


の  园主周日日常

五一劳动节活动当天的临时棚架肖伯已经拆回家,上面遮阳的蕉叶早已晒干烧成了肥料。三个家庭种植的三棵树苗被肖伯用护具保护着,精神抖擞,看起来并没有长大,肖伯说这段时间没有下雨,它的根还没有扎牢,只要一下雨,它的根接受充足的水分就会疯狂长大,人工浇水不如这老天雨水的帮忙,最起码还要等两个月才能看出明显的高度“。

の  活动当天的果树苗

走的时候,叶太肖伯送了我一大串香蕉带回广州,经过这几个月的交流,大家似乎已经是非常熟的街坊朋友,甚至好像亲人,之前肖伯还送了一个他年轻时候使用的,保存非常新的一个胶卷相机给我,这算是这次毕业体验非常弥足珍贵的一个纪念品了吧。


后续还会持续跟进果园的故事,也会尝试跟不同的关系方沟通,促成更多的故事在此发生,也非常期待有更多不同的社会创新和资源团体能链接到果园,以艺术活动的形式让更多的人参与进来。




未完待续……






参考书目:

[中]  师陀 著,《果园城记》,上海出版公司,1946年

[法]  尼古拉斯·伯瑞奥德 著,黄建宏 译,《关系美学》,金城出版社,2013年

[美]  保罗·霍肯 著,黄维明 译,《看不见的力量》世界最大的运动正在发生为什么没人看见,野人文化股份有限公司,2008年9月


注释:

[¹] 广州美术学院与台湾实践大学合力举办的《交织与介入》工作坊;

[²] 通过《交织与介入》之「玉兰院事」艺术介入实验中结交的两位摊贩阿姨,认识了园主叶太,通过叶太认识了肖伯;






本文作者

匡敏


指导老师

沈康、萧有志


活动支持

南头城村委会、南头股份有限公司

广州美术学院人居环境艺术与科技协同创新中心

南头城党群社区活动中心、YSD共创组织、果园园主


参与成员

匡敏、苏雅琪、陈恩恩、左英姿

熊兴旺、曾日华、黄亮、利成


参与家庭

赵林波、涂舒怡、陈颖、陈梓熙、马晓萍

洪炜程、黄梓欢、杨战辉、方宜轩、杨硕、李梦华






欢迎点赞,分享朋友圈

让更多人关注南头果园

期待更多的故事在此发生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