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pic
当前位置: 首页> 行业新闻> 五月五,宋朝和今天的西南少数民族,《溪蛮丛笑》

五月五,宋朝和今天的西南少数民族,《溪蛮丛笑》

2021-11-26 19:01:06

 

五月五,宋朝和今天的西南少数民族,《溪蛮丛笑》

 

前因偶缘,得到明万历写刻本《溪蛮丛笑》一册。是宋朝宁宗庆元乙卯年(宋宁宗登基的第一年,公元1195年)作序,由在西南少数民族地区任官待过的朱辅写的,关于当地少数民族文化风俗(基本是“苗”“瑶”“壮”“侗”“仡佬”这五个少数民族)的一本书。。


(序言里说的是“猫”“猺”“獠”“獞”“犵狫”,对应就是现在的“苗”“瑶”“壮”“侗”“仡佬”,古代脑残黄汉就是这么个烦人的劲儿,觉得自己是人,别的民族总是爱放上犬又旁。)


书序中所云他的职官是“沅州通守”。任职的地区,相当于今天的湖南怀化,贵州铜仁和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的一部分。且从书里看,他还在湖南麻阳待过一阵。

这些都是让我感到亲切的。因为我曾经在八年前,去过一段时间贵州铜仁梵净山(其时何彬大兄在梵净山大金佛寺驻锡)。并且,我也不乏那一片儿一直到广西的好朋友。所以,对其中记录的一些依然存在的民族文化习俗,感到特别的亲切。

现在,就从这本宋朝人写的书里挑出来几条儿,看看什么叫“活文物”,什么叫“非物质文化遗产”。

首先,由于昨天是五月初五端午节,西南这几个少数民族最重视的节日。书中也有说到,是“拕亲”“爬船”(这一条在《四库全书》版里叫“大十五”)这两条:

 

婚娶,聘物以铜与盐。至端午,约于山上相携而归,名亲。 

 

“拕亲”


爬船
蛮乡最重重午,不论生熟界,出观竞渡,三日而归,既望复出,谓之“大十五”。船分五色,皂船之神尤恶,去来必有风雨。一月前,众船下水,饮食男女不敢共处。吊屈原,正楚俗也。名“爬船”。


端午节,“爬船”


 这两条,前一条是关于瑶族的。后一条大家通用。说明端午节真是一个古时南方兴盛的节日。所谓“楚俗”。在今天写到,也正合适。

除了这两条,我比较感兴趣的就是现在所谓的“牛瘪汤”。许多少数民族很认,但是如果不是当地人估计挺接受不了的一种食物。在宋朝,它叫“不乃羹”:

 

不乃

牛羊摆洗,以飨客,臭不可近。食之既,则大喜。《岭表异》曰:交趾重不乃,先鼻引其汁。不乃者,反切摆也。 


“不乃羹”和“铜鼓”

 

上一阵,梁星明师兄来北京,说到广西乡俗,着重聊了“牛瘪汤”,即这种拿牛胃和牛胃里没有消化的食物做的汤。从这本书里我们知道,这道菜真是具有着千年的生命力。

作为西南少数民族的文化符号,蜡染和铜鼓也少不了,书里都有。分别是“点蜡慢”和“铜鼓”这两条:

 

点蜡慢
溪洞爱铜鼓甚于金玉。每模取鼓文以蜡刻板印布,入靛缸渍染,名“”点蜡慢”。 

 

铜鼓
蛮地多古铜,有铜柱,马希范所立。麻阳有铜鼓,盖江水中掘得,如大钟,长三十六乳,重百余斤。今入天庆观。并有铜像二,相传唐明皇像。余散他处,鼓尤多。其文环以甲士,中空,无底,名“铜鼔” 


“点蜡慢”,“铜鼓”在前面已经有了

 

可见古今如一。宋朝时候的侗族爱用铜鼓纹样作蜡染纹样,也是一个相当好的知识补充。

至于“辰砂”,我想竹林熊猫兄在遍访中国矿物颜料的旅途中,应该不会陌生。

关于乐器,有“葫芦丝”的早期记载,那时候叫“葫芦笙”:

 

葫芦笙
潘安仁《笙赋》曲沃悬匏,汶阳孤筱,皆笙之材。蛮所吹葫芦笙,亦匏筱余意,但列管六,与《说文》十三簧不同耳,名葫芦笙。 

 

“葫芦笙”


上一阵看了北航艺术馆的“中国民族织锦艺术精品高校特展”,对书里面写的壮族的“娘子布”,仡佬族的“犵狫裙”又有了印证认识。

最让我感动的,里面竟然有铜仁地区的特产,我买了好几块自己和媳妇留着,或者送人的——紫袍玉带石。

这个石头,在这本宋朝的书里,写做“金系带”:

 

金系带

砚石出黎溪,今大溪、深溪、竹寨溪、木林冈石皆可乱真。紫石、胜揭石,熟亦能砺砥,黎溪为最。盖于淘金井中取之,近亦艰得。有紫二色,围黄线者,名金系带。


“金系带” 


总之,这些都让我有很熟悉和亲切的感觉。别的物事今天依然习见的也在在多有。不一一事列了。

下面稍微再补一段关于这本书的版本小记。

 

稍做查证,一般熟知的《溪蛮丛笑》是《四库全书》里的辑录本,前面有一段“编修者案”。更早的《溪蛮丛笑》被收集在陶宗仪的《说郛》之中,带有宋朝叶钱的序言。这个有着叶序的《说郛》的版本,和我的是一样的。鉴于《说郛》在明朝百卷本只有抄本。我以为,作为刻本,这本明本的《溪蛮丛笑》不能说是最早的,也是我剪陋学知所见的,最早的。但是,我保守认为它应该不是实际上最早的刻本。但是作为明代的写刻本,毕竟也挺难得。

正文前有“钱塘胡文焕德父校”,可知其出自胡文焕于万历年间出版的《格致丛书》。《四库全书总目》对胡文焕这套书评价很低,主要是其因商业目的,割裂书章,冠名另售等等。就好比把《水浒》上册更名为《天罡地煞》,中册正经叫《一百零五个男人和三个女人的故事》,下册叫《最后一滴血》云云。作为爱抠学问的清朝人,本来就对明朝人有些习气不满。而《格致丛书》就是挑出来可以当靶子用的那种。

不过,《四库全书》毕竟浩繁,其为这本《溪蛮丛笑》做的编修者案就不怎么高级。关于对作者生平考据的不谨,有专门的论文评说,叫——《溪蛮丛笑》作者朱辅的籍贯与时代考(中南民族学院学报一九八五年第三期),作者杨武泉。感兴趣的可以查看。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