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言道,“治大国如烹小鲜”,基层社会治理也是如此。作为构成社会的基本单元,基层社会治理,对于城市发展具有重要的基础作用。十九大报告在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领域,提出要建立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在国家秩序层面,给中国的社区治理提供了顶层设计的支持,同时也对社区治理提出更高更具体的要求。
全市街道社区党组织书记示范培训班学员
赴浙江省海宁市开展现场教学
泰州市“三社联动”论坛在泰州市委党校举行
泰州社区服务品牌汇报及专家点评
安居社区党委书记吕爱梅经验分享
社区党委围绕“关爱老年人”主题,自2012年以来,精心培育“爱心门铃”为老服务品牌,全力按照“户助户治·网格治理”理念,充分发挥党群志愿者力量,由党员先锋助老队、“就近认养”邻里守望队等12支队伍组成“爱心门铃”志愿服务团队,无偿、低偿为70岁以上老人提供生活照料、健康保健、休闲娱乐、;发放《居家养老服务手册》、“爱心”钥匙扣,“爱心”手电筒;为80岁以上高龄独居老人安装“爱心门铃”呼叫器、“爱心手环”,让社区老年人享受金色晚年。
社区根据老年人的需求,围绕“关爱老年人”这一主题,自2012年以来,精心培育“爱心门铃”为老服务品牌。
“户助户治、网格治理”。划分5级组织网络。健全“社区党委(党员会客室)—片区党支部—党员中心户—家庭党小组—管理网格”的组织网络。
除健康老人需求服务外,增加:
“以老助老”,完善互助友爱新机制。
景光社区党委书记孙桂平经验分享
“梦想课堂”青少年服务品牌
以社区两委成员为核心,组建了“梦之队”,根据各自特长将“梦之队”分成了六支队伍:1.专业社工队伍、2.党员先锋队、3.“社会妈妈”志愿者队伍、4.青年志愿者队伍、5.“爱心教师”志愿者队伍、6.银发“110” 志愿者队伍。
01
素质辅导
注重儿童模仿力强、性格活泼的特点,寓教于乐,以活动为载体,培养行为习惯、生活习惯、学习习惯,形成自律、自觉、自主的良好品质:行为辅导、学业辅导、心理辅导、能力辅导。
02
温情陪伴
社区通过“梦想课堂”这个平台,开展“温情陪伴”系列活动,加强家长和孩子之间的有效沟通,增进家长和孩子之间的情感交流,让家长和孩子共成长:心灵对话、邻里相伴、共同成长、感恩回馈。
03
梦想舞台
致力于打造孩子们实现才艺梦的“梦想舞台”,让孩子们在五光十色的舞台上展现风采:栽种“梦想树”、“梦想”来认领、圆梦大舞台。
04
能力拓展
社区通过能力拓展活动,让他们在在体验中锻炼体能, 培养协作意识和友爱互助的团队精神,提升他们的社会参与意识:七彩课堂”——培养团队协作精神、“天使太阳伞”——培养自护能力、户外拓展——培养坚强性格、娃娃楼长——培养社会实践能。
中山社区党委书记管亚莉经验分享
“十分钟便民服务圈”特色品牌
以“智慧平台+商家”为主体
构建生活服务圈
线上服务:社区开设了“我在中山”智慧服务平台,居民需要什么服务,只要在手机上轻轻一点,便可获知服务信息。
线下服务:社区成立党群服务中心,设立服务热线,建立QQ服务群。建立商家服务队。推出“敬老卡”。
以“社区报+艺术沙龙”为形式
构建文化服务圈
2015年3月,《我们的中山》社区报正式与广大居民见面,社区报共分为民生中山、乐活中山、人文中山等四个版块、报纸每月一期,每期两千份。坚持贴近居民生活、贴近社区实际,通过这份原汁原味的报纸,政府的惠民信息拥有了新的传播平台,社区创新治理得到了居民积极响应,居民对社区的支持度和参与度也在逐年提升。
600平米的办公用房打造党群服务站。党群服务站里的艺术沙龙更是成为了居民的精神乐园。社区里不同的艺术爱好者聚在这里组成了摄影、古筝、诗词、书画、葫芦丝等艺术沙龙。
以“物委会+维修队”为抓手
构建物业服务圈
成立以党员为主的物业委员会,确定“居民自治+项目管理”的物业自治模式。确立四公开原则,即公开选聘保洁员、公开制定物业收费标准、公开服务人员联系电话、每季度收支公示。成立了“十分钟便民维修服务队”。
以“工作室+微信群”为路径
构建法律服务圈
成立 “沈昕律师工作室”,有两位法律志愿者一直在为居民服务。在社区报上开办了《沈昕说法》栏目,通过身边的案例为居民普法。
以“先锋驿站+社会组织”为载体
构建养老服务圈
引入专业的社会组织为老人们提供更加专业化和规范化的服务。有电子保姆、中医院团支部、北极星爱牙组织、张勤眼科等。2015年社区与南师大人文等高校合作成立了志愿服务基地。
泰州这些社区服务品牌
你最看好哪一家
快来投票选出来吧
供稿 | 组织处
编辑 | 钢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