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重温产业链,价值链,波特竞争,品牌定位等书籍,视频等,抽出了一些时间,结合自己的情况整合了一点能转化为自己语言的内容,以文章形式整理出来,以助更好消化与理解。
自己归纳的思维图
下面所说的都是根据上面那个图
上方路径,从产业链分析,从原材料到制造商,产品商,渠道商,最终传递价值到消费者。
下方路径,从需求端分析,从原材料演变,分别赋予内在需求,外在需求,交易需求,最终由消费者承接。
产业链中间每个商端,就是所谓价值链的载体,所做的财务,人力,管理,研发及仓配,运营,市场,服务等环节,会创造价值。每个商端创造的价值,加上税及利润后,会进入下一个商端。另外,每个商端创造的价值,是否被消费者感知,分别匹配到对应的消费者需求,这个涉及到沟通,传播等问题。并且不同的需求,会产生不同的成本,成本会影响价值创造中涉及的环节。
需要端的需求,其中制造商产生的是内在需求,产品商产生的是外在需求,渠道端产生的是交易需求。消费者关注内在需求的,会更倾向于制造商环节的价值,会选择强的制造商或者制造品牌。消费者关注外在需求的,会更倾向于产品商环节的价值,安心和优越等需求,会选择强的产品品牌。同样,消费者更关注交易需求的,那就更倾向于渠道商的多,快,好,省等需求。
产业链与需求端,是一个相互作用的过程。消费者需要感知到产业链每个环节,产生的价值的存在,并且要满足其需求,才能付出对应的金钱等成本。
如果我们在产业链,站的是制造商的位置,我们应该做的就是把制造商应该要按照下游产品商的要求,保质保量完成生产任务,并且眼界要放开,看下消费者和渠道商的需求,适时调整自己的生产思路和未来方向。制造商在产业端里面,议价较低,占的行业利润比重也相对较少。
如果我们在产业链,站的是产品商的位置。我们要做的事情,除了是高效率地把制造商关于产品的内在价值,即品质,设计等给传递过去之后,我们需要在产品商的位置上,创造更多满足消费者外在价值的需求。外在价值包括安全和优越。安全就是让放心地购买,通过专家背书,市场第一等让他没有顾虑。优越就是让消费者用我们的产品,会得到用其他产品更好,更舒服的感受,产生心理上的满足。在竞争比对上,我们首要做的必须先是产品品牌没那么强的品类来做,再其次就是品牌溢价没那么强的产品。
如何辨别内在和外在需求的强与弱?用无logo法则,就是说盖上商品logo,同样品质的给出多少钱,多出的钱就是溢价部分。溢价部分就是产品商在创造过程中,最大值可以获取的部分。
针对乐器行业简单分析,第一,钢琴品类做不了,一想到钢琴就能想到珠江,雅马哈那些。二,吉他品类,雅马哈,泰勒,马丁等品牌。三,键盘品类,也是有雅马哈,卡西欧等产品品牌。那么哪些品类可以做呢,我想到有非洲鼓,拇指琴,空灵鼓等打击乐器,目前没有太强的领导品牌,还有葫芦丝,快板,萧等民乐小件,这些也没有太强的品牌来竞争,即使能在搜索引擎找到目前市销很多甚至第一的品牌,捂住logo也就发现没有那么强的不可替代性,这事儿就基本ok了。
如果我们在产业链,站的是渠道商的位置,那我们应该做的是把产业链前面制造商和产品商,它们所创造的价值快速承接,在承接的过程中剔除或者改造低效的环节,并且加上自身作为渠道商所创造的价值,最终传递到消费者身上。
针对乐器行业,我们目前所站的,是渠道商的位置,同时目标是打造乐器行业零售第一品牌。作为渠道商,要选取,打造自己的渠道定位,才能做好做长远。
目前我们以开设店中店的形式,不断在各第三方平台打游击战。我们的根据地就是我们自建渠道,以小程序和独立app等形式来承接各平台后期转化的流量与消费者。另外,不同平台的消费者,有着不同的需求,我们需要根据不同类型消费者,来有针对性push我们的经销的产品与服务。我以我们常见的几个平台为例子:
第一,京东平台。京东的消费者,需要不啰嗦也要快速到达,货要送七仓等增加物流快的方法,所以一定是结合平台的物流优势来做。主做爆款,sku要少,库存要深,求精不求多,品质要好,专攻款价格要同比对应型号高。
第二,天猫平台。天猫的消费者,需要的是服务,而且女性化消费者较多,好比价,产品的选择要多。基于竞争对比,要做大众流通款,价格不能太低也不能太高,并且个性化要够,定制也不错。
第三,拼多多。拼多多的消费者,追求的是尽可能的低单价,单价是王道,是跳蚤市场。同时,拼多多也一个很多的出清渠道,到后面发展肯定是自有产品品牌低价策略,获取尽可能多的用户数据。
还有唯品会,闲鱼等等……
不管是什么平台的消费者,最终我们要建立我们的流量池,存储我们的用户数据。这就是我们的根据地的逻辑,那我们的根据地又要怎样来打呢?我们如果是新的渠道商属性,多快好省的四字定位中,我们多肯定不够淘宝多,快肯定不够京东快,只能是从好字或省字下手。
我们来分析几个点:
乐器属于低频购买,高使用频率的耐用消费品,行业中的渠道商,基本在一定程度上都需要维持较高的毛利才能生存。
行业整体来看,首先从产品商这个价值上,综合表现不足,大量产品商所产生的价值,与消费者付出的成本不匹配。其次,在渠道商这个环节上,为保证利润,大量价值低,但产品品牌溢价高的商品进行流动。
行业末端的渠道商,消费者等议价能力较高,乐器是非刚需行业,可替代的行业满足其需求比较多。诸如众多娱乐性的行业,艺术等都能替代。
消费者需求不一,导致在不同情形下各环节加价率,产品及渠道商的比例不一样。如果消费者要凸显产品外在和彰显的价值,肯定会选取如雅马哈,罗兰等产品品牌较强的品牌,在产业链上,创造价值总和减去满足消费者需求成本后的溢价,给予制造商,产品商和渠道商大概就是1比6比3的比例。如果消费者要凸显产品内在和服务等价值,那么给予制造商,产品商和渠道商的比例,大概就是3比3比4的比例。
整体来讲,行业相对整体加价率比较低。加价率低,而且复购也低,利润反而不是最重要,第一我们作为渠道商,在打造渠道品牌的基础上,让该行业变成引流或者手段,赚取下游行业(如培训)或者其他行业价值。
第二我们从渠道商转变为服务商或者消费者经纪人,深挖好字和省字,替消费者节省选购的时间和金钱,以收取服务费等形式赚取应得的利润。
所有企业,不管是什么类型,在自身内部,尽量要把不给消费者创造价值的环节给改造,优化内部价值链。并且要时时刻刻警醒,保持自身最高效的状态。
累了,后续再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