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pic
当前位置: 首页> 行业新闻> 孩子说不想学,父母该如何引导?

孩子说不想学,父母该如何引导?

2022-07-13 22:16:15

01

鲁尼快5岁时,经过慎重考虑,多地走访,我给他报名学跆拳道。


小家伙一开始很喜欢,可是,上了两个月后,开始不耐烦了。


一天晚上,他终于说:“妈妈,我今天不想去上课!”“为什么啊?”“我不喜欢练跆拳道!”


对于孩子的这种反应,我早有预料,于是安慰了他两句,然后坚定地告诉他:“今天必须得上!既然报了名,就要坚持下去,妈妈会陪着你的。”


“不去,我就不去!”他继续闹,然后感叹了一句:“大人真幸福,想做什么就做什么,小孩真不幸福,什么都要听大人的!”


我告诉他:“很多事情你们小孩还不懂,不能做决定,就得听大人的!”


在没有孩子之前,我曾告诉自己:我要成为孩子的朋友,凡事跟他商量,绝不逼他做任何他不想做的事。


然而有了孩子之后,我的想法渐渐变了。


我渐渐发现,父母绝对不可能与孩子成为朋友,尤其是在孩子小的时候,父母必须替孩子做出正确的决定,有时甚至要逼他们做不愿意做的事,尤其是学习。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中国的父母越来越“尊重”孩子,常常喊着给孩子“爱和自由”的口号,要求与孩子平等对话,然而很多时候却是矫枉过正、过犹不及,很多父母口里的“尊重”,变成了“遵从”。


于是,在孩子对舞蹈、音乐、美术等感兴趣的时候,二话不说报了名,然而孩子学了一段时间不耐烦之后,又遵从孩子的决定,不想学就不学了呗,没事,孩子快乐就好。


“不要逼孩子学他不想学的东西,孩子快乐就好”,这话听上去是对孩子的尊重,实际上却是对孩子的放任,是父母的不负责任。

02

孩子的学习,自然要尊重其兴趣为前提,但是大部分由兴趣引发的事情,经过一段时期之后,必然会遇到瓶颈,这时候兴趣可能就变成了折磨。


只要坚持下去,折磨过了,兴趣变成了特长,接下去就是享受。这种变成特长之后享受到的乐趣,又会驱动孩子继续深入学习,由此进入良性循环。


然而,以孩子的天性来看,早期处在一个探索阶段,对很多新鲜事物都很容易感兴趣,但要想仅靠兴趣和内驱力让孩子长期对一种事物感兴趣并坚持下来,基本上不可能 。


任何学习必然要经历一段枯燥乏味的阶段,这时候家长不“逼”孩子,让孩子“不想学就不学”,那么孩子的学习永远只能停留在浅尝辄止的阶段,东学一下西学一下,永远体会不到深层次学习的乐趣,形成恶性循环。


当然,家长的“逼迫”需要讲究方法和策略,不要引起孩子的逆反心理。


俞敏洪的女儿从小学钢琴,七岁时获得了“温哥华少儿钢琴比赛”第一名。八岁时就考了钢琴10级。


当时,他太太以为家里就要出一个钢琴家了,于是开始给女儿加量。本来是每星期学习一个半小时钢琴,增加到每星期五个小时。


这使女儿一下热情骤减,就在她要放弃的时候,俞敏洪对女儿说了一番语重心长的话:


宝贝,长大后, 每个人都会有很多孤单的时候,如果那时我和妈妈都不在你身边,如果能有钢琴、音乐陪伴你,你就不会感觉到孤单了,因为你能倾诉。要不要继续,你自己决定,这是老爸对你的一贯原则。


听完这番话后,她女儿不但没有放弃钢琴,反而更加自觉地练起了钢琴。后来,她的钢琴弹得越来越流畅,而且也开始对其他乐器产生了兴趣。


学习从来就不是一件轻松的事,它不仅需要孩子勤奋刻苦,也需要父母的耐心陪伴。

03

我的一个同事,每周风雨无阻地送女儿去学钢琴。女儿上课,她也跟着记笔记、背乐理。结果,女儿学钢琴10年,考过了钢琴10级,她也跟着学会了弹钢琴。


在学琴的过程中,她女儿也曾有过要放弃的念头,正是她的这份认真和耐心,才让女儿十年如一日地坚持了下去,让弹琴成为了女儿最大的爱好。


所以说,真正的教育,就是拼爹拼妈。一个优秀的孩子,绝不可能横空出世,其背后必然有着父母付出的无数时间和心血。


作为家长,我们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快乐,但那并不意味着什么都让孩子做决定,因为孩子还没有足够的见识和能力。


在孩子还没有能力做决定的时候,如果什么都听孩子的,那还要父母干什么?


抛弃要与孩子做朋友的念头吧!


在孩子的成长道路上,父母应该做的是要担起责任,走在前面,成为孩子的引路人。告诉孩子,如果在人生的早期不好好学习,那么长大之后必然会后悔。


蔡康永先生曾经说过一段话,我很赞同,他说:


5岁觉得游泳难,放弃游泳,到18岁遇到一个你喜欢的人约你去游泳,你只好说“我不会耶”。


18岁觉得英文难,放弃英文,28岁出现一个很棒但要会英文的工作,你只好说“我不会耶”。


人生前期越嫌麻烦,越懒得学,后来就越可能错过让你动心的人和事,错过新风景。


如果不想让孩子长大后后悔,父母就要承担起责任,在孩子想要放弃某项学习的时候,对他说一声:“孩子,再坚持一下,我陪着你。”


引领孩子走出小小的舒适区,带着孩子走过前面那段不怎么顺利的道路后,他才能体会到付出后收获的喜悦。这才是给孩子真正的快乐!


正如龙应台写给儿子的那段话说的:孩子,我要求你读书用功,不是因为我要你跟别人比成绩,而是因为,我希望你将来会拥有选择的权利,选择有意义、有时间的工作,而不是被迫谋生。


当你的工作在你心中有意义,你就有成就感。当你的工作给你时间,不剥夺你的生活,你就有尊严。成就感和尊严,给你快乐。

家长该如何引导呢

大多数琴童在学琴过程中都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自觉性差、没有耐心、坐不住等等,都是学琴路上的拦路虎。家长在琴童学习过程中往往只注重督促孩子练琴以及坐在孩子旁边陪练,其实孩子能否坚持学琴,更重要的是看家长在练琴之外如何引导


01


引导他、鼓励他


和孩子在弹琴外的时间谈谈心,交流交流,让孩子明白这是他人生之中的第一份“工作”,选择了就得踏踏实实做好,不允许半途而废。


孩子再小,天性里都有好胜心,家长要做的是把这样的好胜心理引导到具体弹琴上来释放。这样的交流经常要做,鼓励孩子说出自己的看法。 


02


原则不可打破


每天练琴不要机械地规定练习的遍数,要求孩子应该严格严谨按谱面有表情地弹奏,高质量完成练习。


在学琴的初期,严格要求的情况下,必然出现冲突,甚至于出现孩子声泪俱下的情形,如果出现这样的情况,可以暂停弹奏,待孩子安静后重新开始,不要养成哭闹就可以不练的习惯。



01


制定练琴计划


家庭内应形成孩子固定时间练习,不要随意改变练琴时间,为此家长应相应调整自己的时间安排,尤其是双休日,让孩子头脑里形成此时就是弹琴时间的意识。寒暑假应和孩子共同协商制定练琴计划。


04


自己也需提高


需要的时候,学一下识谱吧!既然孩子都能做到不长的时间内学会五线谱,您也可以轻松做到的。当孩子出现错误,家长若能及时纠正,孩子学琴的效率将大幅度提高,学习兴趣也将大大提升。家长若有音乐知识,孩子远比其他孩子学得轻松和快乐。




05


高效比“耗时间”靠谱


不要提前告知孩子在固定的弹琴时间后还有其它他更感兴趣的活动,并尽量错开这样的安排,以免孩子分心,心无旁骛地半小时比漫不经心的两小时更有效率。


不要用看电视,买零食,玩游戏作为孩子练琴的额外奖赏,这是每天的"工作",如同他每天必须完成的学校家庭作业。


06


欣赏也必不可少


和钢琴有关的课外书籍,音乐会,多多益善,不要怕影响了练琴时间,磨刀不误砍柴功。




07


别让孩子产生心理负担


不要在孩子面前多提学琴费用,家长如何花费了心血精力之类话题,点到为止。避免孩子出现我是为了父母的付出而学琴,我是因为妈妈爸爸要我学琴我才学琴的负担心理。

(文章来源于网络)

买乐器,学音乐,就到交响琴行


赣州交响琴行伴您快乐学琴!

招收对象4岁以上儿童及成人

设有课程钢琴、古筝、吉他、小提琴、萨克斯、架子鼓、尤克里里、葫芦丝、二胡、声乐、竹笛、长笛等

上课模式小组课或一对一教学

预约热线0797-8171168  

                15970790619 邓老师

琴行地址赣州交响琴行 章贡区稼轩路西段金樽花园15栋3-4号店面(飞龙大桥桥头)

长按识别关注

交响琴行微信公众号

如果你热爱着跳动的音符

就坚持下去

让这个兴趣变成可以持续的爱好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