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江区九龄小学荣获全国文明校园称号,这不仅为我市文明城市创建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更成为了我市学校教育推广的新名片。近日,记者走进九龄小学,感受这里浓厚的文明风尚。
,曲江区九龄小学荣获全国文明校园称号,这不仅为我市文明城市创建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更成为了我市学校教育推广的新名片。近日,记者走进九龄小学,感受这里浓厚的文明风尚。
打造特色校园文化品牌
走进校园,校园里的小书吧吸引了记者的目光,浓浓的书香味扑鼻而来。走廊墙壁上张贴着一幅幅绚丽多彩的学生绘画作品,“您好”“请”“谢谢”“对不起”等文明礼仪标语随处可见,学生们正在有序地走进教室。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万乘飞黄马,千金狐白裘”等张九龄的诗歌名句刻在围墙的石碑上;“正和堂、子守墨轩、风度书斋”等活动功能室使用了与张九龄有关字词诗来命名。学校给人感觉整洁、美观、有序,无论身处何处,总能感受到浓郁的文化氛围。
每天下午3点,九龄小学的学生在校园音乐的伴奏下,练习写字。刘嘉健 摄
顾名思义,九龄小学名字的由来与韶关一位历史名人有关。曲江区九龄小学校长林金英向记者介绍:“张九龄是我们韶关唐朝名相。作为一名宰相,他身上体现的人品和学品都不一般,后人更要把他的优秀品德传承下来。我们从张九龄的身上挖掘跟现代教育吻合的‘为人正直,为官清廉’优秀品质,以‘正和文化’作为九龄小学的主题校园文化,以‘尚正宽和’为校训。”
据介绍,经过学校6年的发展,九龄小学依托九龄文化创建文明校园,打造出了“文化九龄”“艺术九龄”“正品九龄”三大特色校园文化品牌。师生每天在浓郁的九龄文化和创文氛围环境下,受到文化的熏陶和文明风尚的感染,培育了一批又一批知书达理的儒雅少年。
以优秀传统文化践行校园文明
九龄小学把“德育为首 育人为本”的教育方针落实到了实处。学校德育工作由校长主管、分管德育副校长具体抓、全体教职员工共同抓,形成了全员德育的良好氛围。
“我们学校以艺术教育为办学特色,葫芦丝是我们学校音乐课的内容之一,全校3000多名学生都会演凑。学习音乐后,学生都变得听话了。”音乐老师涂伟香告诉记者说,葫芦丝简单易学并且便于携带,又是中国传统乐器,所以在学校里备受推广。此外,九龄小学每周四下午都会举办学生社团活动,把琴棋书画引入课程内容,全部免费向学生开放,深受学生家长的喜爱。
九龄小学的学生在音乐课堂里学习吹葫芦丝。刘嘉健 摄
在前不久,学校还举办了诵读《弟子规》《24孝子故事》比赛,目的是为了激发孩子们积极主动走进传统文化。正是如此,九龄小学以丰富的校园实践活动为载体,大力弘扬中华民族传统和传承国学经典文化,将浓厚的文化氛围内化为师生的文明行为习惯,培育具有文化内涵的“九龄人”,让以德育人、以艺育人起到了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九龄小学的学生在书画室学习毛笔书法。刘嘉健 摄
林金英告诉记者,根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仅潜移默化地影响和改变了学生,更感染了家长。学校通过文明校园的创建活动,全校师生家长不断地在进步成长,与创校初期相比精神面貌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教师安教乐教,积极向上;学生思想品德端正、知书达理、充满自信和活力,形成了良好的教风、学风和校风。
以精细化管理提升办学水平
九龄学子伴随着文化的浸润、艺术的熏陶,一路走来,笃学躬行,求实创新,励精图治,硕果累累。学生从开办之初的1400多人增加到了现在的3000多人。原来小学一年级的学生刚好在今年上学期毕业了,不少六年级毕业学生因成绩优异和综合素质过硬深受各中学欢迎。
事实上,九龄小学于2011年9月正式建成投入使用,创校只有短短的6年时间,但如今九龄小学文化特色办学的效果日益体现出来。学校不仅赢得社会各界一致好评,还吸引了众多省内外同行、东南亚各国朋友和海外地区同胞慕名而来进行参观交流,其创建全国文明校园经验更是在全省获得了推广。
林金英介绍说,学校创办之初就确定了“一三五”发展规划,即一年抓规范、三年有特色、五年成品牌,明确“为学生终生发展奠基、为教师幸福人生添彩”的办学理念,确定学校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艺术教育两大特色。通过挖掘九龄文化内涵,从文化着手教导学生要有一身正气,做正确的事,正确地做事,努力打造具有时代特征和鲜明特色的校园文化品牌。
曲江区九龄小学举行新学期开学典礼现场。资料图片
谈到学校如何与家长构建良好的家校共建关系时,九龄小学行政办公室主任林海芬告诉记者:“新生开学第一课很重要。每年一年级家长会,校长都会亲自给家长上课。目的是为了让家长了解我们学校,懂得学校办学理念、校园文化以及多聆听家长建议,让家长更好地配合学校做好学生的教育工作。这一课起到的效果是让我们想象不到的。家长们很认可,很支持,全力配合学校的工作。”
“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林金英表示:“未来将不断完善教学思想、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帮助每名学生确立发展目标,挖掘他们身上的发展潜能,让每位家长都看到子女的进步,用心办好家长满意的教育。”
作者:韶关日报记者 覃慧玲
编辑:
责编:汪露蓉
(长按以上二维码,点击“识别图中二维码”可直接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