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pic
当前位置: 首页> 购买平台> 修功力神通丝韵 发心声悟彻天籁——学习葫芦丝巴乌演奏的几点体会

修功力神通丝韵 发心声悟彻天籁——学习葫芦丝巴乌演奏的几点体会

2022-03-12 04:58:23

葫芦丝是一件非常具有民族特色的乐器,由于音色优美、入门简单、容易上手,深受广大群众喜爱。一个学习葫芦丝能够完美地演奏一首乐曲,是每个葫芦丝爱好者努力追求的目标。葫芦丝演奏是复杂的系统工程,除了要学习和掌握常用的基本技巧,还要注意其他方面的素质训练和提高,这样才能演奏出优美动听的旋律来。


一,理解意境与韵味把握

大家在讨论葫芦丝作品时,经常会说 “有味”或“缺乏味道”。这里提到的“味道”就是指该作品的意境和情感。

何维青老师经常讲:葫芦丝是“吹情”的艺术。情感是演奏的灵魂,只有当葫芦丝的音色和情感同样完美时,演奏才可以被称为艺术,才能使人感觉“有味”。葫芦丝的声音将抽象的音乐转化为听得到、看得见的艺术形式,并影响和感染听众,在这个过程中情感起着重要的纽带作用。同样一首作品,有的演奏者能准确地把握情感和意境,使音色与情感有机地结合,产生较强的艺术感染力;有的演奏者则过多地关注技巧,忽视作品情感和内涵的准确表现,无法引起听众的共鸣;还有的演奏者虽然很“投入”,但由于偏离了作品的主题,不符合乐曲的内容和情绪,也达不到感染听众的艺术效果。由此可见情感的表达在葫芦丝的演奏中多么重要。

葫芦丝音色的力度强弱变化,是表现“意境”和“韵味”的重要手段。优秀的演奏者之所以有很大的感染力,原因之一就是他们能够掌握很宽的力度范围,从最细微的弱音到最强音都能在演奏中运用自如,因此大大丰富了表现力。掌握力度变化应加强发音均匀和渐强渐弱的技巧练习,并严格遵守乐曲中拍子的特点。在乐曲中往往不是一种速度和力度贯穿始终,而是有着丰富的力度和速度变化。有的以力度和速度突变的方法来体现鲜明的对比;有的运用力度和速度的层层变化来深入刻画音乐形象。这些都需要演奏者细心琢磨,用心体会,并在演奏中表现出来。

葫芦丝演奏是情感体验与肢体表现相融合的表演艺术,演奏时的肢体动作揭示着作品的“音势”和“情势”。因此,运用恰当的肢体语言来表现音乐的意境也很重要。表演动作不仅要自然大方,与乐曲的意境相协调,还要注意美感效果。具体要做到表情美:面部表情随着乐曲的情绪变化而变化,欢快时的愉悦,悲痛时的哀伤,遐想时的沉思,激情时的激动等。动作美:主要体现在肢体上,根据乐曲的内容适当的摆动头部、上身,扇动两臂等都会给人以生动的活力感。节奏美:主要表现在气息的运用和整体动作上,气息的调控必然引起肢体的变化,而肢体变化又会表述乐曲的节奏感。音乐本身离不开律动,心灵的律动是隐现的,而肢体的律动是显现的,身心的互动共鸣会唤起更深刻的音乐体验。肢体语言要表现恰当,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提出“美就是恰当”。“美”在于恰当,而“丑”就在于不恰当。认识这一审美规律,不仅可以提高审美能力,也使我们在具体运用肢体语言时具有更恰当地把握。

另外,学习一首曲子之前要尽量了解曲作者创作的意图和背景,仔细阅读“乐曲说明”或“演奏说明”;节奏、速度、力度等音乐表现符号是重要的意境元素,要认真识别和理解体会,在演奏中恰当地表现出来。


二,音乐伴奏与实际能力

伴奏是葫芦丝音乐作品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作曲家从构思乐曲开始到作品的完成,始终是把独奏和伴奏作为创作整体来塑造完美艺术形象的。随着葫芦丝音乐创作水平的提高,作曲家越来越重视伴奏的创作,各种形式新颖、技巧复杂、生动优美的伴奏层出不穷。这些伴奏既有相对独立的音乐表现,又与独奏紧密相连,大大丰富和提高了葫芦丝演奏艺术的表现力,同时对葫芦丝的教学与创作也产生了积极影响。葫芦丝的音量较小、音域较窄,实际演奏中,伴奏可以起到情绪渲染和气氛烘托的作用。另外,伴奏对演奏者的音准、节奏、速度以及调式调性等,还可以起到重要的矫正和确定作用。学习一首曲子只会清吹而不会合伴奏,只能说是学会了一半;能够熟练的配合伴奏演奏才是实际的演奏能力,才算是真正学会了这首曲子。长期无伴奏的练习容易形成演奏的随意性,断断续续,支离破碎,无法体验到作品的完整美。只有经常练习与伴奏配合吹奏,才能逐渐形成对音乐作品完整演绎的审美习惯,才能完整的把一首作品演奏好。因此,一定要重视跟伴奏演奏能力的培养,把它作为一项重要的基本功进行刻苦练习。

在跟伴奏演奏中掌握好节奏很重要。要注意强调节拍重音,使强拍与强拍之间保持稳定的时值。同时注意气息的合理运用,让时值相等的各个音的吹奏长度保持一致,手部活动也形成随着节奏而活动的规律,注意两手动作的紧密配合,保持节奏稳定!要努力培养内心节奏感,有些人的内心节奏感是与生俱来的,但是大多数人却是依靠后天的刻苦练习培养出来的。内心节奏感实际上就是内心对各种音符时值的敏感度,说白一点,就是每个音要演奏多长,心里应该清楚。初学者一边演奏,一边在心理数节拍,认清各种音符的时值,以获得对简单节拍的感性认识。经过长期的练习和演奏实践,就会形成正确的内心节奏感。在演奏中有些朋友喜欢用脚打拍子或数拍子,这种方法在练习时暂时用一下可以,如果形成习惯并应用到表演中去则不可取。数拍子所体现的只是一种机械的规律动作,而不是具有轻重缓急、富于表情的音乐律动。数拍子将使演奏者在演奏过程中感觉不到音乐的生动节奏,并有损于内在节奏感的培养。

为了跟好伴奏,合伴奏前要认真练习乐曲,一定要做到能够背谱演奏,目的是合伴奏时能够集中精力,投入到伴奏所营造的氛围中去。这时的葫芦丝就成了代替嗓音歌唱的工具,不至于因为看曲谱而弄得手忙脚乱。反复练习、重复记忆、烂熟于心是跟好伴奏的“笨”办法,也是行之有效的方法。通过反复练习弄清什么地方开始进入,什么地方是间奏,搞清楚整个乐曲的结构布局,演奏时就能和伴奏融为一体,演绎出完美的艺术作品。


三,苛求造诣与艺术实践

高手们吹奏葫芦丝使人听后有一种心情的愉悦或感动,要想达到这样目的,就要在音准、节奏、发音、姿态等各个方面,对自己进行精益求精的苛求。要想成为一名葫芦丝演奏高手,做到技术精湛是首要条件。一种技巧从学会到实际运用,两者之间是有一段距离的;而从实际运用到运用精湛,则有着更远的一段路程。娴熟精湛的演奏是长期刻苦学习实践的结果,如果对自己的演奏没有那种类似于“洁癖”的苛求,那么即使练的时间再长也不能达到精湛的程度。除了技术精湛以外,还有一个音乐上是否精美的问题,包括布局是否精彩,分寸是否精确,配合是否精密,动作是否精巧等等。总之,演奏要给人以无可挑剔的精美感,才能称得上是真正的艺术。

学习葫芦丝演奏一方面是自娱自乐,而更多的时候是演奏给别人听,是一种大众娱乐手段。因此,注重艺术实践是学好葫芦丝演奏的重要途径。通过艺术实践不但能在技术层面提高我们的演奏能力,更重要是锻炼面对观众的心理素质,完善舞台形象塑造。基础练习达到一定程度时,就要积极参加艺术实践,参加各类演出、比赛和交流,从中获得很好的锻炼,丰富自己的演奏经验。一场成功的演出、比赛、交流,会使我们有一种成就感,越来越自信,学习兴趣就会越来越浓。不能整天把自己关在屋子里自娱自乐,时间长了会感到乏味和缺少情趣,进而影响继续学习的兴趣。人是有表现欲的,把这种表现欲掌控好、利用好、发挥好就会成为我们学好葫芦丝演奏的不竭动力。

艺术实践、舞台演出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很重要,心态是否平和,神情是否安静是演奏成功的关键。人的思维只有在心神平静的状态下,才能发挥其最大的效能。演奏者在舞台上浑身一团火气,思维毫无条理,好比一匹惊马,完全不由自主,肯定不会有好的演出效果。要经过长期的艺术实践,学会用思维控制心态的能力。在舞台上能很快地进入到音乐意境中去,使自己的思维按照音乐表现要求有条不紊地活动,在控制两手动作的同时,也控制着自己的心态保持平和,以及恰到好处的紧张感。这种紧张感只会使演奏显得更有激情,更具活力,决不会因失控而影响演奏的效果。演奏家与演奏者的区别是:演奏家能以思维来控制心神的平静,演奏者则会因为心神的不平静而影响演奏效果。

常言道:“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技艺高了,自然就可以使自己变的信心十足,胆气大增。上台之前,乐谱一定要背熟,技术上不能有负担,从而消除因能力问题而引起的心虚。要有自信与强烈的表现欲望,不能患得患失,越怕“错”就越容易出“错”,越错就越慌。凡事有一弊就有一利,过度的不加控制的紧张会影响正常的演奏。而通过不断的锻炼,也完全可以将紧张情绪转化成一种精神上的集中和演奏上的激情,坏事就变成好事了。


四,自我修炼与规范化学习

练习葫芦丝既要讲究科学方法,又要勤奋刻苦,持之以恒。首先要强调掌握正确的演奏方法,有些技法是否正确,对演奏水平的提高有着极其关键的影响。任何的演奏动作都是在神经系统支配下实现的,也就是“条件反射”的结果。每一个熟练的演奏动作都是通过反复的练习、使相应的条件反射得到巩固或强化。对于已经形成的熟练动作,叫做“定型”动作,在正确方法的基础上进行练习,将形成正确的定型动作。反之,将形成错误的定型动作。若毛病已成定型,克服毛病要比掌握新的技法还要困难得多。因此,练习时一定要重视掌握正确的演奏方法。

其次,不论是练习乐曲或练习曲,要尽量避免吹错,否则对形成正确的定型会有妨碍。开始练习时,如在某处反复出错,就容易形成错误定型,正式演奏时也就往往会在这个地方抛锚。基础训练好比穿针引线,宁可动作慢点,也要准确,只有慢练才会掌握正确的方法,才会掌握的更准确,熟练后再恢复原速度。在基本功练习中,要注重技巧为内容服务,练习时一定要从作品的内容出发,聚精会神的注意艺术表现。应该避免那种漫不经心、一遍遍过的方式,这样既浪费时间又达不到实际效果。

古人讲:“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掌握了正确的方法,并不等于有了功底,方法只是入门,坚持天天练习才能工夫过硬,何况有些技巧非长期坚持刻苦练习是不能达到熟练程度的;只有通过千万次的反复练习,才能逐步得到改进和提高,才能得心应手、轻松娴熟地应用到葫芦丝的实际演奏中去。

目前喜欢葫芦丝的人越来越多,专业的学院教学远远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能者为师”的民间传授,是当前葫芦丝传播的主要形式。然而,葫芦丝的规范化学习对演奏水平的提高非常重要,自学葫芦丝的人很多,但进步慢,效果差,究其原因就是规范化学习的问题没有解决好。著名葫芦丝演奏家、作曲家、教育家王厚臣老师讲,学好葫芦丝要有三个基本条件:一把好乐器,一本好教材,一个好老师,缺一不可。好乐器就是要求选购的葫芦丝音调要准,音色要美,要有一定的力度控制厚度,容易吹奏。如果长期使用劣质乐器,在大脑建立了错误的音色、音准印象,那就很难吹出好听的音乐。好教材就是要有系统、规范的学习内容,有科学的教学计划安排。如果没有好教材,今天学点这,明天学点那,不但进步缓慢,而且容易误入歧途,走弯路。好老师就是要自身素质全面,功底过硬,有丰富艺术实践经验和教学经验,有一定的艺术成果。学习方法不当,用错误的习惯和方法训练葫芦丝,训练越多偏离正确的道路越远。不良习惯养成后终身难改,给继续提高造成障碍,甚至影响到学习兴趣,半途而废,最终放弃葫芦丝的学习。由此可以看出,葫芦丝规范化学习非常重要。

五,综合素质与艺术表现 

“乐由心内生,功夫在其外”,演奏水平是演奏者综合素质的表现。领悟乐曲的精髓需要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对音乐的感悟灵敏度作保证,需要时间和经验的积累。出色的演奏家之所以能够深刻领悟乐曲的内涵,准确把握作品的神韵,就在于他们不是简单地停留在旋律上的处理,而是从文化传统、地域特征、审美意识中寻觅乐曲的精髓,进行感性的体验与理性的思考,从而达到“出神入化”的境界。

对音乐的感悟能力既有先天本能的因素,也有后天学习与训练的结果。要想达到较高的艺术境界,必须以扎实的文化知识、丰富的生活体验、长期的身心修养做基础。每个演奏者只要抱着认真学习的态度,随着年龄的增长、文化的提高、视野的开阔、知识面的拓宽和理解力的加深,对音乐的理解能力必定会日渐丰富,从而达到音乐灵魂的逐步升华。当前葫芦丝的音乐创作呈现出多样性的特点,不同地域、不同民族风格特点的曲目纷纷涌现,葫芦丝艺术与过去相比不可同日而语。演奏者必须根据作品情况,熟悉和了解相关民族的文化传统、艺术语言特点、情感表达习惯等,把葫芦丝表现手法与民族风格巧妙结合,才能做到吹什么像什么,“一套拳脚包打天下”是不能取得完美艺术效果的。

葫芦丝演奏是一门综合艺术,要有重塑自我的精神,努力提升素质;除了加强乐理、乐感知识的学习外,还要努力培养自己开朗的性格、高雅的气质、灵动的思维状态。葫芦丝看似简单,却又极其深奥。通过长期努力和实践,形成自己独特的演奏风格,是一种很高的目标要求。艺无止境,只有虚心学习、努力探索、善于总结才能到达较高的艺术水平,才能成为深受大众喜爱的演奏家。

 

文:刘希广

作者系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会员、中国葫芦丝巴乌专业委员会理事、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葫芦丝、巴乌考级评委。


推荐阅读

葫芦丝永远的经典《竹林深处》

李春华:葫芦丝是个令人开心的乐器

葫芦丝丝丝入扣,葫芦情情深意长

柔情丝语葫芦丝

排箫与乐队《芈月传》主题曲

《华韵》民族音乐精品系列教材

《流水》古琴与现代舞的跨界即兴合作

阅读原文:昭华民族音乐首页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