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团结一家亲】
我州“四个首创”绘就“民族团结一家亲”和谐画卷
5月23日,在库尔勒文化馆,干部与结对亲戚一起载歌载舞。当日,库尔勒文化馆、库尔勒图书馆驻库尔勒市铁克其乡上水城社区“访惠聚”工作队,联合库尔勒文化馆、库尔勒图书馆以及上水城社区共同开展“民族团结一家亲”活动。各族干部群众通过精彩的文艺演出,深化了交往交流交融,增进了彼此之间的感情。
丝路楼兰网全媒体讯(沙军 何朝晖 杨坤)开展“民族团结一家亲”活动以来,巴州各族农牧民群众的生活正悄然发生着变化……忙完农活后,不再是聚在一起吹牛喝酒、打牌搓麻将、扎堆聊天,而是拿着本子跟结亲干部学习十九大精神、惠民政策、法律法规、普通话等;而对于久坐机关的广大干部职工们来说,接地气、沾泥土,劈柴架火、喂牛放羊、耕种锄草已不再陌生,大家都能有模有样地干起来。
巴州党委牢记自治区党委的嘱托,把加强民族团结付诸实践、见诸行动,落实到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扎扎实实做起来,解决好渡河的“桥”与“船”的问题,用“四个首创”为加强民族团结搭建了平台、找到了载体。广大干部职工克服“骄”“娇”二气,吃农家饭、睡农家炕、干农家活、解农家难,用平凡之举、真诚之心走出了一条民族团结之路,筑牢了一道维护社会稳定之墙,绘就了一幅各族干群亲如一家、互帮互助、和睦相处、和衷共济的安定和谐美丽画卷。
首创一:基层群众间结对认亲画出最大同心圆
2002年,哈萨克族牧民哈斯木·托合提逐水草放牧来到且末县库拉木勒克乡江尕勒萨依村,在一棵老桑树下安了家。
五年后,做小本生意的彭勇被这里的气候和种植环境所吸引,于是弃商从农,成了哈斯木的邻居,精耕细作着60多亩土地。
2008年,维吾尔族小伙奥斯曼·伊敏奥结婚,因为岳父家就住在江尕勒萨依村,他就和妻子一起搬了过来,从此三家人毗邻而居。
彭勇不懂养殖,就将牛羊托管给哈斯木和奥斯曼,地里的农活多了,哈斯木和奥斯曼不但来帮忙,还把一同在山上放牧的朋友叫来帮彭勇下地干活。
哈斯木能说一口流利的普通话,他说:“这都是跟着彭勇学的,我还给奥斯曼当过翻译,时间久了奥斯曼不仅能听懂,说得也越来越顺溜了。”哈斯木很健谈,他还说,虽然彭勇个头小,但很聪明,会种地,还免费送他种子教他种地。几年前,在彭勇手把手的帮助下种植了5亩大蒜,喜获丰收。奥斯曼看到他挣上了钱,去年向村里申请了15亩土地,准备向彭勇学习种植小麦,他坚信在党的惠农好政策下,加上小麦补贴,好日子就在眼前。
十年间、三家人,不分民族、不分你我,互相帮助、互相学习,邻里之情胜亲情,一起携手努力把日子过得一天比一天好。
这仅仅是群众之间结对认亲的一个缩影。
2017年4月1日,巴州党委第24次常委会决定:在全州各族基层群众之间进一步广泛开展“民族团结一家亲”结对认亲活动,在全疆率先开展群众之间、邻里之间结对认亲活动,带动邻里乡亲深度交流融合,不断扩大壮大“朋友圈”,实现了最广泛意义的结对认亲全覆盖。34.8万余户各族基层群众之间互相结对认亲,邻里之间来来往往、说说唱唱、聚聚聊聊,各族结对亲戚做到“升国旗”站在一起,“发声亮剑”讲在一起,“农牧民夜校”坐在一起、学在一起,“家庭会议”开在一起,“文体联谊”活动在一起,“全家福”拍在一起,“传统佳节”过在一起,“勤劳致富”走在一起,在不断线的交流交往中和共同生产劳动中增进友谊,加深感情,形成了有困难相互帮助、有喜事相互祝贺、有节日相互拜访、有矛盾相互宽容、有纠纷相互理解的良好局面。
首创二:“四同”工作法凝聚起同心筑梦的磅礴力量
5月13日下午,尉犁县兴平乡达西村文化活动室里不时传出阵阵葫芦丝的乐曲声。8岁的阿里木江·麦合木提虽然吹奏出的曲子还不是那么连贯,但他很兴奋,每节课都第一个到场。这间20多平方米的小屋,叩开了他实现音乐梦想的大门。
这个乡村乐器小课堂的授课老师是尉犁县委组织部的下基层干部陈琦。今年2月份,在达西村举办的一次民族团结联谊活动中,陈琦上台吹奏了一首葫芦丝乐曲,立刻吸引了不少“小粉丝”围观,“哥哥,这是什么乐器?真好听!我们也想学。”8岁的阿里木江、9岁的张冉冉和小伙伴们向陈琦表达了心愿。“好啊!你们想学的话我可以教你们。”陈琦说到做到,他利用下基层的时间,教孩子们吹奏葫芦丝,当上了他们在实现音乐梦想道路上的启蒙老师。从3月初至今,乐器小课堂的学生已经从最初的三五人发展到现在的15人。
孩子们在追逐音乐梦想的道路上努力练习着,而陈琦也在追逐民族团结的伟大实践中努力奋斗着。“我希望孩子们在课堂上不仅仅是学会一两种乐器,更希望不同民族的小朋友在学习中能进一步交往交流交融,让民族团结的小花在他们心底开得更艳丽。”
在2017年年底开展的民族团结“结亲周”活动中,巴州大力推行干部与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同学习的“四同”群众工作法,全州3.8万余名州县乡村干部下基层开展群众工作,此做法得到自治区党委的认可。2017年11月7日,陈全国书记批示“巴州的‘四同’工作法很好,就是要深入群众、走进群众、联系群众、团结群众”。巴州党委认真总结,在深化“四同”工作法的基础上,把精准落实“两个全覆盖”作为“巩固年”的重要举措,通过“单位作后盾”、村(社区)党组织审批、召集人制,推进“两个全覆盖”在时间精准、干部精准、住户精准、任务精准、考核精准等“五个精准”上下功夫,将全年全覆盖集中下基层工作进行合理调整,持续推进干部下基层常态化、长效化、制度化。从2018年4月1日起,全州每名干部每月有半个月时间下基层开展工作,持续推进干部住户联系群众工作。
巴州党委书记李刚说:“只有‘住’进百姓心里,百姓才能把你当亲人。”
首创三:小小“家庭会议”解决了百姓“大事”
“我为过去的无知后悔!那时候我戴着面纱你们看不到我的脸,但现在,你们看看,我这样是不是更漂亮?”今年春天,在博湖县本布图镇新布呼村村民麦麦提·艾撒家里召开“家庭会议”时,该村妇女小组长阿依古丽·买买提感慨地说,她要发挥自己的优势,做好基层妇女工作,争做民族团结的排头兵。
这是博湖县人社局结亲干部陈秀玲在亲戚家中主持召开的一场别开生面的“家庭会议”。陈秀玲说:“第三个环节我们一起玩个小游戏‘传手帕’,音乐停时没有把手帕传出去的人,要为大家表演节目。”
伴随着欢快的音乐,客厅里成了欢乐的海洋,一群成年人开心得像孩子一样。手帕传到村民阿瓦古丽·亚森手里时,音乐停住了,阿瓦古丽高兴地说:“我想说说这几年村里的变化,家家住的都是新房子,出门就是水泥路,村里的路灯也亮了。”
“还有,我们有钱了,大部分人家里都开上小汽车啦!”一旁的村民马宏奎大声地补充说。
“传手帕”游戏被村民们的自发演说打断了,你一句我一句,现场不时响起大家共鸣的笑声。
2017年10月,博湖县在全疆开展的“民族团结一家亲”活动中创新启动“家庭会议”群众工作模式。同年12月,结合民族团结“结亲周”活动再次拓展“家庭会议”群众工作模式,住户干部与结对亲戚和亲戚的亲戚及左邻右舍,以寓教于乐的方式举行“家庭会议”,增进了解,凝聚人心,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反响。
今年2月,巴州党委进一步总结提炼博湖县各级干部下基层开好“家庭会议”的经验做法,在全州各县市及库尔勒经济技术开发区推广实行,通过开好“家庭会议”实现所有农牧民家庭住干部和所有干部住农牧民群众家中“两个全覆盖”。
首创四:微信平台实时展播掀起民族团结热潮
“2016年冬天,我有幸结识了维吾尔族亲戚买合木提,他是巴州畜牧兽医局的干部……兄弟每次到家里来,不仅给我带来生活用品和慰问金,还帮助我解决家里的实际困难……让我这个常年卧床的高位截瘫病人非常感动!非常感激!”
这是一封饱含深情的感谢信,写信的人是坐着轮椅被丈夫推着来送信的。
5月14日,和硕县乌什塔拉乡塔拉村村民茹玉桂带着这封感谢信找到巴州“石榴籽一家亲”微信公众平台的工作人员,要参加正在举办的巴州“一家人 一家亲 我和亲戚的那些事儿”有奖征文活动,希望通过这种方式来表达自己对维吾尔族兄弟买合木提的感激之情。
原来,茹玉桂在手机上看到巴州“石榴籽一家亲”微信公众平台发布征文活动的消息后,就有了这个想法。回想30年前,只有小学文化程度的她从甘肃老家来到塔拉村谋生。多年来,她切身感受到了新疆各民族亲如一家的浓浓深情,这也是她决定落户定居下来的原因。
2016年12月12日,巴州在全疆率先开通“石榴籽一家亲”官方微信公众平台,实时反映巴州开展“民族团结一家亲”和民族团结联谊活动的每个精彩瞬间和感人场面。仅去年已生动鲜活、真实质朴地定格、挖掘、宣传“民族团结一家亲”活动中的好人好事、典型做法、亮点经验共277期1637条图文,圈粉近5万人,从不同侧面立体呈现了“民族团结一家亲”活动成效,已成为州域内颇具影响力的新媒体,成为巴州对外宣传的主要窗口之一。
细水润物、滴水穿石,木卡姆唱了再唱,冬不拉弹了再弹,巴州广大干部职工和各族群众民族团结的好故事讲也讲不完,干部职工们用一个个充满正能量的微行动,为自己证明树形,为群众排忧解难,在践行“民族团结一家亲”活动中建立起了各族干部群众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的血肉联系,使得各族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
来源: 丝路楼兰网
监制:陈琛
审核:熊光伟
责编:申波
编辑:党汀
投稿:bzljl2017@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