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pic
当前位置: 首页> 音乐排行> 小小葫芦丝吹响数十亿大产业

小小葫芦丝吹响数十亿大产业

2022-06-14 03:33:22

云南招商投资
高效招商 便利投资
上世纪90年代开始,一代葫芦丝演奏大师哏德全曾孤身一人带着葫芦丝云游全国各地,艰难地推介葫芦丝文化。如今,从事葫芦丝加工、培训、文化传播的企业星罗棋布。


葫芦丝产业链产值数十亿

。在冯晓黎的办公室里,她粗略为我们推算了当下葫芦丝产业发展的概况:据保守估计,就葫芦丝制作而言,全国每年的产量在500万支左右,产值大概是5亿元;其中云南的市场份额将近占了一半,产量在200万支以上,产值大概是2亿元。这涵盖了葫芦丝原材料种植业,全国每年的产量在1000万个左右,产值将近5000万元,云南的比重也在一半以上。


就葫芦丝培训行业而言,如果按照每个入门级葫芦丝学员每年的培训费仅为500元计算,全国的葫芦丝课时培训产值是20个亿,云南的培训行业产值占全国的份额并不大,估计在5000万元左右。其中,不可小觑的是因葫芦丝培训行业所带动的出版发行产业,近3年,葫芦丝演奏、教学专辑光碟每年平均发售量在20张左右,如果每张是3万的发售量,那么全国葫芦丝音响制品的产值大概是1500万元;而全国一年的葫芦丝培训教材的基本出版量也在500万本左右,云南教师所编写的不会低于300万本。


云南德宏宏韵文化产业发展有限公司是云南葫芦丝文化发展的龙头企业,据公司副总经理、市场总监彭真介绍,每年其公司生产的古歌牌葫芦丝产量在4万支左右,产值在500万元以上。


云南科韵民乐厂厂长王科告诉记者,云南的葫芦丝销售市场相对饱和,该厂每年生产出的葫芦丝一半都销往山西地区,这是他从2008年就开始有意培养起来的市场。同时,广西的市场也在进一步培育中。科韵民乐厂经常到外省举办公益性的音乐会,并在音乐会结束后售卖演奏专辑和葫芦丝,免费发放宣传册等。王厂长还担任山西、广西的葫芦丝巴乌学会副会长。


葫芦丝专辑送给美国总统

1989年,葫芦丝还“养在深闺人未识”,仅仅只是作为民间艺人的哏德全找到了刚大学毕业就职于云南音像出版社的“老乡”冯晓黎,表达了想出“磁带”专辑的想法,冯晓黎当时是录音母带制作师,她与编辑杨志红一起策划录制了《多情的葫芦丝》磁带AT专辑,这张专辑也是中国第一张葫芦丝音乐专辑。


1998年,光碟VCD已经成为主要的音乐载体,冯晓黎到广东为哏德全制作了《傣风神韵》葫芦丝教学示范,这也是中国第一张葫芦丝教学示范专辑;2005年,冯晓黎策划,云南音像出版社出版的哏德全原生态葫芦丝专辑《古歌》走进了美国,将其送到了当时的美国总统小布什手上,,一时间在美国掀起了葫芦丝音乐的热潮。


“葫芦丝乐器的推广,直至衍生的演奏培训,在近年可谓爆炸式地发展,很大一部分归功于作曲家们助推其音乐风格的多元化和更多音乐曲目的成功传播。”云南葫芦丝巴乌学会副会长林永忠解释道,原本的葫芦丝演奏曲目很单一,葫芦丝最初只是作为云南少数民族一种谈情说爱的工具。后来作曲家们创作了《泼水欢歌》、《孤独的黑骏马》、《梨花雨》等曲目,拓展了乐曲的演奏风格,风格落地异乡,并且在演奏形式上,也有了创新,齐奏、合奏、重奏、组合,表达方式更加丰富,加速了葫芦丝乐器的推广。


葫芦丝音乐声名远播,葫芦丝的演奏爱好者也随之增多。但冯晓黎认为,一方面,云南作为葫芦丝的发源地,有独特的地缘优势;另一方面,省外葫芦丝的发展势头迅猛,大有后来者居上之势,她说“云南葫芦丝的发展需要顶层设计,需要资源整合,更需要政策的配套引导和人才的培育储备,对于把建设民族文化强省作为目标的云南来说,葫芦丝文化产业还远远没有发挥其应有的作用,还属于一座富矿。


冯晓黎介绍,世界葫芦丝寻根之旅意在打造葫芦丝之乡的名片,大家沿着葫芦丝经典名曲创作地进行采风,使人们对葫芦丝的关注度一次次提高,引爆点一次次被点燃,而在活动之后,产业发展的激情也愈发热烈。她还透露,云南民族乐器制作大赛的策划已上报有关部门,一个新的“第一次”正在酝酿。


互联网思维敲开国际市场

冯晓黎大学时就读于云南大学物理学院无线电专业,硕士研究生毕业于云南大学信息电子学院信息系统与网络管理专业。理科思维的她投身到葫芦丝的文化推广中,碰撞出了“科技”和“艺术”的火花。


“中国葫芦丝新闻网”、“中国葫芦丝交易网”、“葫芦丝巴乌微信网络大赛”……从2013年开始,冯晓黎又通过互联网创造着葫芦丝文化新的第一次。“‘中国葫芦丝新闻网’是发布葫芦丝行业动态的平台,‘中国葫芦丝交易网’是展示葫芦丝品牌的平台,两个网站分工明确,目前它们达到每年上百万的点击次数,而中国葫芦丝交易网年销售额也达到了数百万元。”


浏览两个平台的页面,栏目全面且分工明确。值得一提的是,“首届全球葫芦丝巴乌微信网络大赛”的成功举办,成为葫芦丝界互联网思维的一次开拓。冯晓黎坦言,举办此次比赛的初衷其实还有一个目的,就是通过网络对全球的葫芦丝爱好者分布做一次摸底。虽然此次比赛只有90多人参与,其中有一位美国人;但无论如何在运作上做了一次有效的探索和尝试。


冯晓黎对建设葫芦丝文化网络信息平台的愿景其实更多在文化交流上。“如果未来的葫芦丝网络信息平台能够做到演绎、教学实时翻译,我们可以设想,当任意一位外国的葫芦丝爱好者通过我们的网络信息平台点开该国语言的网络教学教室,充满热情地学习云南的少数民族民俗乐器葫芦丝时,热忱的不仅仅只是我们这些市场的探索者,更是葫芦丝整个文化产业新的未来。”


本文来源:春城晚报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