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视觉编辑 李鑫 李波
广州日报2014年9月28日 A12版
“世界上最好吃的东西是什么?妈妈做的饭!是和妈妈一起吃妈妈做的饭!它也许很咸、也许很淡,它并不一定可口,但却是世界上最幸福的味道!妈妈做的饭是无可取代的,和妈妈一起吃妈妈做的饭是世界上最好吃的东西!”小时候在饭桌上总怕被父母唠叨而快速吃完饭离桌,长大后因为各种原因回家和家人吃饭的时间越来越少,却怀念起了那些被老妈调侃“捞电视汁”的时光。家里的饭桌永远是最让人放心酣畅的,没有嘈杂的应酬,也没有需要顾忌的社交秘密。不知何时,那不时给你夹菜的妈妈长出了华发,那总在饭桌上挑剔你拿筷子姿势的爸爸佝偻了背。掰掰手指,你有多久没回家吃饭了?
策划 张伟清
记者 王燕 实习生 黄嘉伟 摄影报道
郭柯堂 30岁 河南人 女摄影记者
一个炖汤、一碟荤素搭配得当的饭菜,郭柯堂在外的工作餐往往会选择环境舒适、卫生好、营养搭配合理的餐饮店。“沉重的摄影器材、繁重的采访拍摄任务,即使是工作餐也要讲究,否则体力不支。”
“在外辛苦工作一整天,蓬头垢面,身心俱疲,背着笨重器材回到家,迎接自己的是熟悉的饭香,还有妈妈温暖的笑容,这一切是什么都取代不了的幸福,也是我工作的动力。” 油炸鲤鱼、凉拌豆皮、木耳炒肉 、香菇焖鸡,一盘一盘家常菜围成一团像一朵盛开的花朵,而妈妈的笑容比盛开的花朵还要美丽,暖暖的,甜甜的。
韦炯健 29岁 东北人 医院护士
自2008年起在广州某医院上班,历经2190多个日与夜,护理工作辛勤繁重,常常废寝忘食,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一份医疗护理工作见证了小韦从结婚到生子的过程。
盒饭从来和美味是不搭的!由于工作的特殊要求,小韦平时很少有机会回家吃饭,工作中多以盒饭为伴。由于医院病人较多,加班加点几乎成了常态,每到节假日,小韦却是最忙碌。此外,为了适应医疗技术的新发展,小韦还需要不断进修“充电”,如此一来,与家中老人小孩共享天伦的时间就越发少了。
土豆烧牛肉、青椒肉末、东北大炖菜,还有手工饺子,满桌都是小韦爱吃的菜肴,妈妈一边带着还不会走路的孩子,一边还要为自己做丰盛饭菜,看着妈妈在炙热的锅灶前忙碌的苍老的身影,小韦眼睛湿润了。
吴雨 23岁 河南人 健身教练
白天工作时,香蕉、苹果等水果构成了吴雨一顿简单的午餐!“因为带学员训练时间不定,常常不能在饭点吃饭,所以有时会吃水果餐及时补充体力和消除饥饿,而且水果餐也有助于保持身材。为了身材的需要,市面上重油重盐的快餐不能常吃,我会选择水果餐作为调剂和搭配。”健身教练吴雨手捧着水果美美地说。
晚上回到家里,一碗烩面、几个小菜摆放在餐桌上,散发着浓浓的家的味道!母亲淡淡的笑容、几个简单的家常小菜却有着极大的吸引力,工作一天劳累的身体在这简单的味道里得到了抚慰和释放。身在河南老家的妈妈牵挂着女儿,不远千里来到广州为女儿做饭,每个母亲对自己吝啬,但对孩子可以倾尽所有,“有妈妈的地方就有家,有妈妈味道的地方特别温暖!”
刘汗 36岁 河北人 著名演员、主持人
中午,在摄影棚拍摄间隙吃起健康粗粮午餐——原味紫薯、金刚土豆、芋头,一口一口吃着食物的原味,既健康又美味。他曾经主持过美食节目《食指大动》,吃遍各种美味佳肴,现在喜欢返璞归真,品尝各种食材的原味。在工作场地基本不随便吃快餐、速食品,多数吃自带的食物。
一个周末的晚上,妈妈等来孩子一起享用晚餐,满脸堆着的笑容化作增味剂,仿佛所有触碰到舌尖的美味都被放大了,“心情好,吃什么都香!”妈妈甜甜地说。只见餐桌上摆放着几盘家常菜,最有特色的是河北老家的小米粥,妈妈说小米粥很有营养,刘汗小的时候就爱喝小米粥。“说实话妈妈做的菜不是色香味俱全,甚至有点偏咸,但我还是觉得很好吃,因为吃的是感觉而不是味道。”刘汗说。
李润来 22岁 山东人
著名青年葫芦丝演奏家
一个中午,优美的葫芦丝乐曲在外来工子弟学校——南塘大街小学飘荡着,著名青年葫芦丝演奏家、广东省文化学会艺术评估委员会高级考官、国际文化艺术节双金奖获得者李润来经常去南塘大街小学义务教学生们吹葫芦丝,由于学生比较多,而且需要分批授课,午餐的时间特别紧张。为了腾出更多的时间教授学生葫芦丝知识,午餐他就草草吃一份洋式快餐,他说,只要填饱肚子就可以了。
晚饭时分,李润来回到家里,阵阵饭菜的香味勾得唾液大量分泌,这是妈妈烹饪饭菜的迷人香味。山东油炸菜饺、红烧茄子、山东卤牛肉 、菠菜鸡蛋等各种山东家常菜像一首协奏曲,每一盘菜都呈现着妈妈不同的心意,摆放在餐桌上的饭菜样子虽然普通,但却散发着诱人的光芒。
钟杰 33岁 广州人 陈奕迅模仿者
他于2011年开始模仿陈奕迅,曾多次获得模仿秀比赛奖项,2012年被邀参与湖南卫视综艺节目录制,, 2014年陈奕迅最新电影替身的挑选者。
一个午后下着小雨,钟杰和妻子娅娅刚面试完,此时已过了饭时,他们只好找了家士多店吃起泡面。泡面虽简单,但夫妻俩相互照顾,吃得甜甜蜜。他和长得像阿SA的超级模仿者娅娅是一对夫妇,小夫妻俩经常在外演出或者面试,工作期间常常吃大排档或者方便面。
没有演出的日子,妈妈会做一些拿手的家常菜给儿子和儿媳, 清蒸鲈鱼、 咕噜肉、番茄炒蛋……“这些菜从小吃到大,怎么吃都不腻!很久没回家吃饭,吃到熟悉的味道,很窝心很亲切!”
文/黄嘉伟
(作者系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研究生)
小时候幼儿园放学总是盼望老妈来接,因为路上会经过菜市场,老妈总会顺带进去逛一圈,然后一手提着晚餐和早餐,一手牵着我回家。以前的菜市场并不像现在这么干净,永远潮湿的水泥地面,菜贩会向每个路过的人搭讪“靓女,买餸啊”“靓姐,今晚想煲咩汤啊,我啲粟米好靓嘎”……那时宰鱼的鱼贩总穿着黑色及膝的围裙和水鞋,装好鱼后还会往袋子里面塞上两根葱再递给顾客。市场里面买菜的多是女性,下有年轻独居的女生,上有慢悠悠掂量菜谱的老婆婆,各个年龄层的家庭“煮”妇在这个热闹的菜市场里面挑选着新鲜的食材。回到家后,一番忙活,晚饭上桌,一家人在饭桌上边吃边看电视,大人们更热衷于聊天,而习惯“捞电视汁(粤语指边吃饭边看电视)”的小孩双手捧着饭眼睛却掉进了电视机里,比起吃了什么,电视中看到了什么也许更清楚地记在了儿时的脑海中。
人对于新鲜的食物总抱有好奇心。当长久习惯了“住家饭”的味道,便开始好奇外面的饭菜。从前在学校时,玩伴们总是抓住一切机会外出就餐,从洋快餐到茶餐厅,从路边摊到西餐厅,打着“换换口味”的幌子光明正大“摆脱住家饭”。而后玩伴们慢慢长大,因为工作或者其他的原因逐渐减少了回家吃饭的次数,打电话告知家里“今晚不回来吃饭了”的次数渐多,到后来变成在某一天突然打电话回家说“我今晚回来吃饭”,习惯性等着电话那边透出的欣喜。觥筹交错的饭局光鲜热闹,每一顿饭也开始在不知不觉间被赋予了功能,也许是纪念久别的重逢,也许只是交换一下办公室的八卦,又或者仅仅是灌了几杯价值不菲的杜康,当然除了这些,也有为了加班匆匆解决温饱的单人“饭局”,但当年“捞电视汁”的随心所欲却是遥远不再。
再后来,一波接一波的食品安全事件被曝出。地沟油、毒大米、问题肉……让人忧心食品安全的同时也开始减少外出就餐,身边人纷纷感慨,“住家饭”才是让人安心的饭。匆匆解决手头的事情,赶回家里吃晚饭,饭桌上照例是絮絮叨叨着“我今天……”“我有个同学最近……”身边的父母静静听着,不时嘱咐一两句。停下来扒饭的时候,听着电视的声音,突然发现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幼年时听着父母唠叨“拌饭”的场景变成了父母默默听着我滔滔不绝,一直挑剔我拿筷子姿势的老爸也不再说我,而老妈为我夹菜的频率则是比以前更多了。饭后,老妈惯例抢着为我们盛汤,突然想起第一次喝外面的汤,香甜可口,印象极佳只是纳闷越喝越渴。后来无意中在家里饭桌上谈起,老妈自豪地道破:“梗系啦,味精汤,一啲益都无,你妈煲汤煮餸从来都唔洗放呢啲嘢。” 蓦然醒悟,“住家饭”之所以可以让人放心,除了因为油盐酱醋全部都是家人精心挑选鉴别之外,还因为和你一起吃饭的人永远都是你忠实的倾听者,为你分忧与你同乐。
回家吃饭,于忙碌的都市人来说,也许只是早点解决完手头的事情,改变一下吃饭地点,但于家人而言,却是一段异常难得的愉悦时光。
微信编辑 李鑫 实习生 吴淡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