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pic
当前位置: 首页> 音乐排行> 葫芦丝的韵味不在炫技

葫芦丝的韵味不在炫技

2021-12-25 00:29:40

猛击上面 免费关注葫芦丝夜听

喜欢本文?就关注我吧!!!

演奏:叶光照

《在我心里有个你》


葫芦丝的韵味不在炫技

作者:叶光照

葫芦丝属于单簧管气鸣类乐器,开设有七个按孔,它的音域为低音3到中音6,因此单单从音域上来看,葫芦丝的音域十分有限,许多的一些曲子到了高潮部分葫芦丝就无言以对了,这也是葫芦丝的硬伤,但就我个人对葫芦丝这件乐器的研究来说,葫芦丝的音乐魅力并不是由音域的狭窄而受到了限制,近些年来,八孔葫芦丝的出现似乎在很大程度上弥补了音域的不足,甚至有九孔、十孔葫芦丝的出现,而随着乐器音域的逐步完善,葫芦丝也迎来了乐曲创作的又一个春天,例如:《夜深沉》《苗岭的早晨》《跑马杆》等作品,许多的演奏者也开始尝试着将外国的曲子也移植到葫芦丝上来,在音乐曲风的拓展上不得不说这是葫芦丝届一可喜可贺的大事,但缺的却是本质的东西:韵味!


民族乐器靠音域是不能和西洋乐器单枪匹敌的,如果能匹敌的那也只有从民族乐器的韵味方面入手了,葫芦丝,在傣族有着一个非常好听的名字,叫“布赖”,记得葫芦丝最早的来源记录要从一本王铁锤老师出版的《葫芦丝教程》一书查询得到,战国年代的那木淳铜棺铁幕墓葬中出土的一件实物,图片中的葫芦状似的铜形葫芦清晰可见,葫芦中间的那根馆状物就是现在的主管,主管的音孔随了无踪迹,但葫芦的主管两端分别还有两个孔,这便是两根附管了,但随着年代的原因,只剩下了主管部分,这就是最早的有据可查的历史记录了;据老一辈人回忆,葫芦丝最早作为民间伴唱乐器流行,在大家小坐或是喝茶的功夫,大家会用葫芦丝来助兴,渐渐地,葫芦丝成为了一件大大小小的节日不可或缺的指定乐器;葫芦丝在傣族民间主要吹奏一些古调、民间歌曲,大多为情歌这类作品,《古歌》《烟盒舞》等作品,在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葫芦丝的制作工艺还很古朴,葫芦丝的制作略显粗糙,几乎为纯手工制作,葫芦丝的传播也仅在少数民族间流行,到了二十年代末期,我国著名笛子演奏家王次恒老师将葫芦丝带到了维也纳金色大殿,这对葫芦丝的宣传和推广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在早期的推广当中,还有一位我国的大师级演奏家哏德全老师,他为葫芦丝的后续推广中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像最为经典的作品《有一个美丽的地方》《月光下的凤尾竹》乃至大街小巷、各种音像店、光盘、碟片等轰然问世的时候,人们不得不承认葫芦丝正如雨后春笋般的涌现,这些也与他们的努力分不开。


而近些年来,葫芦丝音乐的发展呈现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局面,各种流派、不同地域、风格的作品大量涌现,而葫芦丝韵味却并未得以体现,相反,人们则把高难度的技巧展示作为了葫芦丝难度的体现,其实则不然,葫芦丝这件乐器的真正独特魅力便在于“简”,就是简单美,不在于所谓的技巧高低,许多的作品大多数的演奏者随意的加入过多的技术来练习,这其实是不科学的做法,乐曲的技术实则是根据需要来酌情处理的,并不是可以的加入一些技巧的,葫芦丝的常用技巧有:滑音打音指颤音指波音腹震音,而其实用的最多的要数滑音和腹震音了。就施光南老师的作品《月光下的凤尾竹》来讲,之所以经典源于作曲者的巧妙安排和节奏的强弱处理上,滑音和指波音以及腹震音是演奏好此曲的关键,快而不乱、慢中寄情、前后衬托的方法可以很好的把此曲的意境给处理好,这样你就完成了一名演奏者的神圣使命了,想要突出一个曲子的美,则必须在音乐的处理上多下工夫,谱子中给出的大多数是一些直白的东西,具体的技巧等仍需演奏者本人根据对乐曲的理解进行酌情的艺术再处理,有句话叫:“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自己每每在拿到一个作品前,会花费许多心思在这个作品上,首先我会查阅各种资料来了解曲作者,了解乐曲创作背后的故事,去融入那个故事发生的年代;在对作品有了一个感性的认知之后,自己便会逐一对简谱进行分析,根据情况加入适当的演奏技巧,而我则偏好于滑音和腹震音这两样技巧,要知道滑音是最能体现葫芦丝美的一件必杀技,有了它你的演奏才更能打动人,也更能入味。腹震音的技巧可以在无形之中让你的聆听者与演奏者产生心灵上的完美契合,它会在演奏者和聆听者之间架起一座无形的心灵之门,让你们彼此之间有了一个畅谈心灵的空间,它更能带动聆听者进入一种梦境之中,沉醉之中不能自拔,要想原汁原味的突出葫芦丝的音色特点则必须适当的将这两种技巧融入作品当中,否则,随意性的炫技就显得对作品的理解很欠缺了,炫技并不是一种美,而是一种多余。


炫技的最终结果会导致作品不耐听,也经不起听,乍一听被其绚丽多姿的技巧性装饰音所震撼,随着听的次数的增多你会发现自己越来越对这种作品嗤之以鼻,很多的葫芦丝高手觉得自己吹奏了太多的作品,几乎没什么吹奏的作品了,其实不然,我们的前辈们为我们留下了太多的宝贵的精神财富,我们却并没有很尊重他们的创作,而是自己恨不得将那些技巧一一陈列给听众,大家真的吹奏好了葫芦丝吗?大家将韵味性的东西是否真正掌握到家了呢?自己在发布作品的同时其实就是一种责任,而不是一种练习或者说是一种尝试。


在这个物欲丰厚、经济快速发展的时代中,作为一名乐器演奏者,如何能正心显得尤为重要了,许多的人静不下心来,被世俗的一些东西所牵绊而累于身、庸于俗,“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古训教导我们用良好的哲学观来调节自己,不因外物而乱了我们的心境,在天地间行走保持一份得大自在的心非常重要;太多的东西让我们这个时代的人很难静下心来参悟一些事情,对于许多的事情都追求快的这种心态我们必须坚决摒弃,我一直追求稳中求快、快慢参半的方法来做事,急进的方式必然导致失败,在此告诫大家应稳中求实的理念来对待,韵味才是民乐人所追求的本真,技巧是为韵味服务,而并非一味的追求高难度技巧性的东西抛却了韵味,那更是是索然无味的,葫芦丝是我国的少数民族的特色乐器之一,对其韵味而言大家做的还不够,希望更多的人能够朝着民族韵味这点儿努力,而我本人也会坚决的秉承着发扬民族韵味这一点来努力,简单的就是美,在当代这个社会想要实现这点实为不易,鉴于自己的演奏水平有限,仍需继续努力来传承最为韵味的作品来,在保留韵味方面自己还需要加大这方面的研究与投入,希望在这个喧嚣的社会能为大家带来一抹清新。

猛击阅读原文欣赏更多葫芦丝音乐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