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来就是井底之蛙
●李建建
在小区里见到以前的同事,彼此打探着孩子的情况。现在女人和女人之间,除了八卦就是孩子,别的谈资少的可怜。
她问我孩子报了啥兴趣班,一个月得花多少钱。这么一问,我便细算了一下。一周一节葫芦丝70元(去年的价),一周两节画画课80元,加下来一周150元,一个月按时上课600元,是我半个月的奖金呐!但相比之下,我们还不算多的,孩子的同学有四五个兴趣班的大有人在。
晚上回来,我读了一篇文章,《最富裕的1%把钱花在了哪里》。报告指出,美国收入排在前1%的人在教育上的投入数额占家庭收入的6%,比起20年前增加了3.5倍;而普通中产在教育上的开销则基本没有增长,只占家庭收入的1%。
还记得特朗普的外孙女秀中文吗?相比华尔街金融大鳄吉姆·罗杰斯的两个女儿标准的播音腔还是逊色多了。目前国外越来越多的精英家庭已经洞悉世界发展格局,早早地为孩子打下了教育基础。
在中国,古有孟母三迁,子不学断机杼;窦燕山,教五子名俱扬。
朗读者嘉宾吴纯,是国内唯一一位拥有三个博士学位的青年钢琴家,在他九岁时父亲出走,家徒四壁。母亲为了供他读书学钢琴,一天打五六份工,只休息两三个小时。
俞敏洪,从小家境贫困,母亲希望他摆脱农村,做个白面书生。那时候他所有的零花钱只买一样东西——书。他考了三年才考上北大,命运从此开了挂一般惊天逆转。
有人说,报那么多兴趣班,孩子多累?
现在可不比以前,我们小时候全村人都是玩伴,现在一个单元住着,孩子也很少在一起耍。想想平日里我们的孩子都在干嘛?看电视、打游戏、玩玩具,或者抱着父母大腿,“妈妈”离不开嘴。
像我们这样的父母,平日里不爱交际,孩子的世界只有幼儿园的同学,反倒是去兴趣班交到了朋友。有时候在广场上,街上,孩子跟我们不认识的小朋友打招呼,欢天喜地。问他:“认识吗?”他说:“当然,那是我画画的好朋友。”
常看到这样的文字,比你有钱的人,比你更努力。龙应台说:我要求你读书用功,不是因为我要你跟别人比成绩,而是因为,我希望你将来拥有选择的权利,选择有意义、有自由时间的工作,而不是被迫谋生。
睡前,我对儿子说:“我们都是井底之蛙,希望通过不断的努力,看看外面的海阔天空。”孩子说:“妈妈,是不是每个人生下来都是井底之蛙?”
对,教育是块垫脚石,看看谁家的石头又多有大。
我的助眠利器——手机
●正经男人
手机的作用很多,对于我来说,它还有另外一个重要作用,那就是抑制失眠,助我再次尽快入睡。
以前啊,有时夜间突然醒来,想要再次入睡,却很困难,满脑子一个劲地胡思乱想,眼看着天都要快亮了,还是没有一点睡意。
偶然一次夜半醒来,忽然想起手机就在身旁。于是,打开手机开始浏览感兴趣的内容,不一会,睡意频频袭来,一觉睡到了闹铃叫。
从此,凡半夜醒来,觉得不能很快睡着,就拿起手机看看,屡试不爽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