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赶场莫要进赌场,回家管仔又看娘,十个赌汉九个输,偷鸡不成蚀把米。”7月18日下午4时,在天峨县下老乡下老村百敏屯一农户家,几名身穿布衣的壮家妇女在聆听一名身材消瘦的老者传授戒赌歌。
老者名叫罗荣,今年65岁,1973年天峨师范毕业后一直在小学任教。
罗荣老人。
罗荣自幼喜爱音乐。60年代,天峨下老一带壮家农村非遗文化氛围浓厚。每年春节期间,青年男女对山歌、男女老少唱山歌、扭秧歌、吹唢呐、吹木叶、放陀螺和骑木马,在那没有手机与电视的年代,古朴而健康的非遗文化让村民其乐融融。通过老人的传帮带,天资聪颖的少年罗荣吹拉弹唱样样学会。
在天峨师范读书期间,罗荣在学好必修课的同时,选修音乐、舞蹈、乐器等。课余时间,他虚心请教老师,如饥似渴地汲取艺术“营养”。参加工作后,罗荣教的是普通班。因为老师少,他语文、数学、音乐样样教。
罗荣在制作乐器。
1997年,罗荣从天峨县第三小学病退返乡后,一直赋闲在家,种点花草、养些鸡鸭等。
退休当年年底,罗荣在一次参加朋友为儿子举办结婚酒宴中,竟发现婚礼现场既没有唢呐闹场,也没有敬酒歌和男女山歌对唱,昔日吹、拉、弹、唱的壮家传统农村婚礼浓厚的喜庆氛围已不复存在。
目睹当年农村婚礼和节庆期间喜气洋洋的传统非遗文化濒临灭绝,罗荣心如刀割般难受。为了挽回濒临灭绝的传统非遗文化,罗荣投资购买摄影机、照相机、二胡和电脑等设备。茶余饭后,罗荣一人在家吹、拉、弹、唱,自娱自乐,引来群众的围观喝彩。于是,每次当地组织旅游节等大型的节庆活动时,罗荣都到现场不停地摄影摄像,引来众人好奇的眼光。
罗荣在吹木叶。
随着时间的推移,罗荣集“拍、摄、吹、拉、弹、唱”特长于一身不径传出后,当地群众有婚、嫁喜庆活动都喜欢请他到场拍照、录像和刻光碟,罗荣有求必应,只适当收一些成本费,深得群众的好评。为了引导更多的人参与传统非遗文化,罗荣开始广收门徒,组建文艺队。目前,罗荣已组建月亮湾山歌女队50人,八仙男队11人。每年都组织文艺队在县内巡回义演,他们还赴凤山县参加央视农村大世界选海。尤其是县内每年举办的蚂?节、桐花节、珍珠李节、板栗节、燕归来节等节庆活动,罗荣都报名参加,组织他的文艺队积极参与山歌合唱对唱、打快板、吹八仙等群众喜闻乐见的节目,他的文艺宣传队伍如滚雪球般壮大,并在当地已小有名气。
邻居到罗荣家玩耍。
茶余饭后,群众们都喜欢围在罗荣身边听他唱山歌。
罗荣的妻子王苏莲没有工作,他们共生育两男一女,家里的经济来源仅靠他一个人的工资,退休后他家没有一样像样的家具、电器。罗荣严格要求子女能俭则俭,他自己也舍不得添加一件新衣服。然而,只要是文艺工作需要,他就“大手大脚”慷慨投资。除了摄影机、照相机、二胡,罗荣还添置电脑、笛子还有长号、葫芦丝和四弦胡等。他每月的微薄工资基本上都用于外出摄影、录制歌碟、带队外出演出等。没有外出演出时,罗荣除了教徒弟练功,就埋头收集整理民间素材。
罗荣病退不歇息,为培养与挖掘壮族文化遗产,传承非遗文化竭尽全力,赢得当地群众的好口碑。
来源:河池日报通讯员 黄元松
河池日报微信团队出品
编辑:杨茜
校对:覃筱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