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pic
当前位置: 首页> 购买平台> 韩愈在“兹地在湘南”中表达了什么

韩愈在“兹地在湘南”中表达了什么

2024-06-14 09:53:34

兹地在湘南”是韩愈的《送桂州严大夫》中的名句。这首诗虽然已广为流传,但还有很多网友对它发表了新的见解。

兹地在湘南,一句简洁而妙趣横生的诗句。这句诗将地域与情感相融,展现出湘南的秀美景色与凄婉情怀。首先,兹地之“兹”,古代文人多用以指示所在之处,此处作者以“兹”表达其身临其境之感,令人感受到作者的真实感受。与此同时,“在湘南”入诗,地名之出现更加具体化了这种感受。这句诗若是在韵律上看,用了平仄相间、曲折流转的手法,颇具古韵,堪称佳句。 诗人似乎只将湖南南部地区当作背景,而没有通过艳丽的词句描绘出湘南的迷人之处,欠缺生动的意境。

在让我们看看教科书上是怎么注解的。   【韩愈诗歌鉴赏,唐诗鉴赏,唐诗三百首,古代诗歌】   杜甫未到桂林而有咏桂林的诗(《寄杨五桂州谭》)。韩愈未到桂林,也有咏桂林的诗,这就是长庆二年(822)为送严谟出任桂管观察使所作的《送桂州严大夫》。可见在唐代,桂林山水也已名闻遐迩,令人向往。   诗一起便紧扣桂林之得名,以其地多桂树而设想:   “苍苍森八桂。”八桂而成林,真是既贴切又新颖。   把那个具有异国情调的南方胜地的魅力点染出来。“兹地在湘南”,表面上只是客观叙述地理方位,说桂林在湘水之南。言外之意却是:那个偏远的地方,却多么令人神往,启人遐思!以下分写山川物产之美异。   桂林之奇,首先奇在地貌。由于石灰岩层受到水的溶蚀切割,造成无数的石峰,千姿百态,奇特壮观。漓江之水,则清澈澄明,蜿蜒曲折。“江作青罗带,山如碧玉簪”,极为概括地写出了桂林山水的特点。是千古脍炙人口之佳句。但近人已有不以为然者,如郭沫若《游阳朔舟中偶成》云:“罗带玉簪笑退之,青山绿水复何奇?何如子厚訾州记,拔地峰林立四垂。”日人吉川幸次郎《泛舟漓江》云:“碧玉青罗恐未宜,鸡牛龙凤各争奇”等。不过,亲临桂林的人,对这种批评却未必苟同。桂林之山虽各呈异态,但拔地独立却是其共同特点,用范成大的话来说:“桂之千峰,皆旁无延缘,悉自平地崛然特立,玉简瑶簪,森列无际,其怪且多如此,诚为天下第一。”( 《桂海虞衡志》) 而漓江之碧澄蜿蜒, 流速缓慢,亦恰如仙子飘飘的罗带。所以这两句是抓住了山水形状之特征的。“桂林山水甲天下”,其实只是秀丽甲于天下,其雄深则不如川陕之华山、峨嵋。桂林山水是比较女性化的。韩愈用“青罗带”、“碧玉簪”这些女性的服饰或首饰作比喻,可以说妙极,怎能说不奇,又怎能说“不宜”呢!   “户多输翠羽,家自种黄柑”二句则写桂林特殊的物产。唐代以来,翠鸟羽毛是极珍贵的饰品。则其产地也就更有吸引力了。加之能日啖“黄柑”,更叫宦游者“不辞长作岭南人”了,这二句分别以“户”、“家”起,是同义复词拆用,意即户户家家。对于当地人来说是极普通的物产,对于来自京华的人却是感到新异的呢。   以上两联着意写出桂林主要的秀美奇异之处,酝酿够了神往之情。最后归结到送行之意,严大夫此去桂林虽不乘飞鸾,亦“远胜登仙”。这是题中应有之义,难能可贵的是写出了逸致,令人神远。   韩诗一般以雄奇见长,但有两种不同作风。一种以奇崛见称,一种则文从字顺。这首诗属于后一类。   写景只从大处落笔,不事雕饰;行文起承转合分明,悉如文句。无论哪种风格,均为韩诗本色。

在这首送桂州严大夫中,“兹地在湘南”这句诗句仿佛一面镜子,映射出每个人内心的纷繁世界和深沉情感,引发了我们对自己和他人的思考。欢迎大家使用凤美诗词网!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