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少数民族乐器
葫芦丝
欢迎关注西位团委公众号~
哈哈
来自高一六班的陈逸骅同学将为我们讲述葫芦丝的故事...
白
1
初次接触葫芦丝应该还是在小学,去丽江旅游的时候,漫步在古道小巷中,充盈着这样的特色音乐。可以说是一见钟情吧,特别喜欢它的音色,很丝滑,却又不像竹笛般刺耳,的震动会让音色略微分层,很带感,非常具有民族特色,于是二话不说就买啦。当天回到酒店里就开始钻研,感兴趣嘛,一点不累,爸妈觉得扰民,毕竟是小摊上的,响度控制不好。真的,又可以说是两情相悦,没几下我就基本会了,可以吹一些简单小调,记得第一首应该是《婚誓》,第二首就是《月光下的凤尾竹》,非常脍炙人口。
回上海之后是吵着要学,于是就找老师,买了专业的葫芦丝,它会分各种型号,D调C调这种,大小,材质,比如葫芦/玉石,音色完全不一样,有些是有三管的,层次更丰富。葫芦丝很简单,包教包会,就是学的人少,要有练习的耐心,比如吐舌音,分“TTK TTK TTK…”,“TKTKTKT…”,“TTTTTT…”,“TKT TKT TKT…”,分别有不同音色,通常需要练到舌头打结不会说话。到最后的境界有两个非常难的技巧,到现在还不会,一个是循环换气,就是鼻子一边吸气嘴巴一边吐气,形成几十分钟连续不断的音,还有一种是花舌,说白了就是西班牙语里的大舌音,舌尖快速顶住吹口制造连续颤音,当然我一般用手指在按孔上拍打来发颤音,不过效果还是不大一样。
非常美的一个传统乐器,
希望有更多人能来了解它。
文案|陈逸骅
排版|盛思悦 汤羽锐
1
END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