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pic
当前位置: 首页> 购买平台> “潇湘文化杯”征文选登||变奏的东莞乐章

“潇湘文化杯”征文选登||变奏的东莞乐章

2022-04-14 21:29:02




每一个经典的城市,都应有所处时代的声音表达,就像那些在历史中风化了的城市记忆。只要那些老东莞人闭上眼睛想象一下,那时的民房、街道,然后感慨改革开放四十年来的变迁和生活的幸福。

近年在与东莞的来往间,我的耳朵见证了城乡在工业化进程中的不凡演绎。大小建筑工地,轰轰烈烈的挖掘机和脚手架,指挥台上响起开工哨子,太阳在头顶上威严地移动,天空中寂静飞过的鸟……拆迁和重建,像在城市上空频繁吹响的起床号和冲锋号,而这种号角却在这里演变成了若干新的楼群、新的马路、新的公共设施。在这一过程中,东莞的城市建设也由单一的号角演变成了宏大的交响乐。

日复一日地,耳朵里的东莞在周而复始地奏鸣时代乐章,车轮声、某种机械的轰鸣、流行音乐、以及各种人声组成的市声,这种繁杂的声音里面别有一种铿锵的力度,很象火车车轮向前奔跑时的音律,很能激发人的想象。我有时想,时代在前进的时候,不仅会留下万象更新的物证,在前进的过程里面也是有声音的,这种声音伴着光彩、热度、力度,在生活的海洋里全方位地开花。有时我心想,尽管我们无法抗拒城市的喧嚣,但这又何妨呢?对一个心智健康的人而言,城市所有的嘈杂和喧哗,不正交汇成一支现代摇滚乐么?

一个人独处时,我不由打量起东莞——一个古老而年轻的城,我细听它发出的声音,竟发现其中蕴藏的独特味道。那些消失的声音已经永远消失,保存下来的声音,如粤剧、民歌小调、贩夫走卒的吆喝声,随着生活方式的剧烈变迁,渐渐成为老一代人的回忆。

 “磨菜刀”,“补雨伞”,“箍桶哟”……这些城乡结合部最熟悉的吆喝声,它隐匿于街头巷尾,带着最本土、最亲切的记忆,曾散发着过往岁月的芬芳。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传统的叫卖声销声匿迹了,取而代之的是“有坏手机、坏笔记本修吗?”“有坏冰箱、坏空调修吗?”同时伴着“收购旧电脑、旧手机、旧热水器哟……”21世纪的经济浪潮风起云涌,盐田的小街上又飘荡起一种新的吆喝:“收购旧桌椅、老家具、红木家具……”最有趣的是,吆喝声中夹杂着南腔北调,各具特色,抑扬顿挫。这声音听起来简直就是精彩的小品或相声,不啻是一种原汁原味的艺术享受。

城市的蜕变需要漫长的过程,当东莞开始逐渐长大增强,我慢慢学会了倾听:城市的新生,正在市民身边。跟着这多元化的城市声音,我们可以去探寻它的成长脉象。复式调的声音里,隐藏着城市的长和城市的深,以及与这个城市一起成长的文化。

夏日的某个清晨,我悠闲地步入东江花园小区,感觉到这里的声音悄然更换了音色。晨风中,小区广场飘来了舞蹈旋律,退休大妈们在动感激情的《好日子》中翩翩起舞。富有音乐细胞的姑娘们,拉响了手中的小提琴,优雅的琴声掠过清澈的东江水面。晨光抚摸着城市,树上早叫的鸟鸣,卖早点的叫唤声,又像是城市交响曲中突然插入的轻快小调,突然间让我精神一缓,心情随之放松。当日午后,我聆听了凤岗街道的诗歌朗诵会,开场的一首《面朝东江,春暖花开》就让人心旷神怡。想来,现代城市是复杂而和谐的,不同音色的声音组合在一起,传统文明与现代都市的交融,让我觉得这种声音是那么的遥远而凝重,却又如此的灵动而亲切。

作为东莞的客居者,我的耳朵是有福的。在城市公共文化体系完善后,我在城区里聆听的内容多了起来。我的听觉中,不再是多年前单调的地方戏和影视配音。当我充分打开自己的耳朵,敞开自己的心灵,所听到的不仅是天籁音乐声、朗朗诵读声和铿锵讲演声,更是城市文化拔节成长的声音。

城市在扩展,建筑在拔高,这是发展年代必然发生的景象。像火车站、东方时代广场、水南码头等公共场所,它们发出的声音并不一定仅是动人的乐章,汇一城购物中心的敲敲打打声、麦德龙超市传来的电锯“吱吱”声、东城大道的车来车往声、女人街扩音器的叫卖声……每一种声音,都增加了城市音响的分贝。而这些纷繁的景象,却又掩盖不了城市的休闲品质。在盐田,这座被誉为“常回来看看”的和谐之城,四处流淌着如同葫芦丝一般丝滑悠扬的声音。当你走过一个个茶吧、休闲厅、路边摊点,观察着每一个东莞人匆忙又祥和的表情,每一个表情都是一个音符,共同汇成了这座城的淡雅之音。这种声音的节奏是慢的,乍听起来,有着下午茶的慵懒,仔细回味,却发现在这慵懒之中,有着数不尽的安宁与恬淡。在细微之处,又蕴藏着无穷的变化,透出奇妙的城市灵气。我想,你会立刻就迷上这种声音,并情愿永远停下脚步,沉浸于此。

走在东莞的大街小巷,迎面而来的是荡漾着五颜六色的笑脸,那争奇斗艳的姿势,像不谢的鲜花一样,盛放着欢欣的表情。

东莞。东莞。我默念着这刻入心魂的南方滨海工贸城市,不由怀想起她带给我的几个感动时分。

一次是2015年秋天。在理工学院的大操场上,赈灾义演文艺演出后的烟火表演。当时我拿着朋友的票去观赏。烟火打到高空中的隆隆的响声,人声一浪高过一浪的欢呼声,在那一刻,我像没有见过世面的小孩子一样惊奇地睁大了眼睛,仿佛看到只有梦中才可能出现的幻像。那样的光亮,那样绚烂,好像整个银河系的星星都落在了这一片上空,来自四面八方人群的欢呼,足以把一个人的情绪从头到脚都浇透成欢快。原来,欢快是不问来源的,更是不分地域、不分种族的,。

再有一次,是在玉兰大剧院看演出。我踏着厚实的红地毯,靠在宽大的座椅中,屏幕上正放映着《一路向东》城市宣传片。画面聚焦着各个民族的脸孔,汇集着依山傍海的文化要素,这些鲜明的文化要素,分布在老街新城、院校民居,在松山湖高新开发区,在城市的各个角落,相互融合,相互撞击,相互渗透,相互交汇,不断排列组合成一批又一批新的带有地方味的文化要素,它们在东莞这块得天独厚的土壤生根、开花、结果。

东莞,她是一座总会让人感动的新兴城市,因为她凝结了太多的故事。故事,是一段过去的事,但它们带来的感动总是常驻心间。

古意而新潮的东莞,她的日新月异的发展汇成一首大型的交响乐,传扬一曲更新更美更动听的“新东莞颂歌”。

混合多种色彩的声音,记录了东莞成长的历程,也融入了市民复杂的文化情怀。前日,我听在市媒体供职的朋友张君说,他将城市大街小巷录入的数十小时的声音重新剪辑编排再放出,在耳机里再现的是一个完全陌生的东莞。在其中,大家听到的城市声音并非枯燥乏味。通过声音的再现,那些被掩盖在“众声喧哗”里的城市细节,以及隐藏在声音背后的城市表情和情绪都别有一番滋味。

我的记忆中仍保持着一个画面,那是初冬的旗峰公园下了一场小雨,在寂静的午后,能听见雨滴打在树叶上的“嗒嗒”声。之前,我似乎从没有体会到“万籁俱寂”是个什么境界,就是到了观音山森林公园里去玩,也是大家成群结队的,到处都充斥着人的声音。有时想想,偶尔真的一点声音也没有了,我还会很惊恐呢!待重新回到了市区的喧嚣里,才能暗松一口气。看来,滚滚声浪才是滚滚红尘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城市的明天会更美好,这个目标离人们并不遥远。只是东莞在发展进程中,要经历一些时代变奏。我要告诉你的是,城市的声音并不比自然天籁缺乏韵味,关键是你要练就一双能闻善听的耳朵。

  

作者简介:林文钦,男,70后,曾客居樟木头。,获孙犁文学奖。著文集《一个人的星空》《时间旅程》。



图片来源于网络

2018年第1期(总第59期)《潇湘文化》杂志效果图



“潇湘文化杯”全国原创散文大赛正式拉开帷幕

潇湘文化公众号dgxxwh0326

欢迎关注!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