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课堂内外好老师”关注我们
好校长简介
刘卓平,东莞市东城小学党支部书记、校长。从教三十五年,曾担任小学语文、数学、英语等学科的教学工作。曾获广东省南粤教坛新秀称号。二十七年的校长经历,积累丰富的管理经验,办学理念超前,办学特色鲜明,办学成果突出并主持多项科研课题,撰写100多篇教育教学和管理论文,并多次在省级研讨活动中分享交流。
好校长故事
作为老师,他教的学生曾在某一时期,长期占据了当地重点中学录取名额的“半壁江山”,只因他与学生“玩在一起”;作为校长,他春风化雨,以身作则中汇聚人心,将教师队伍从素不相识的“路人”变成了合作共赢的“伙伴”;刚到一所新校时,面对老师对学生随意“贴标签”的风气,他果断制止,让每一个学生都获得应有的成功,感受快乐。三十多年教育生涯中,有二十几年他都在担任校长职务,压力与挑战没有让他头脑发热做出不当决策,困惑与质疑没有让他停止追求的步伐。他就是刘卓平——东莞市东城小学校长。
与学生“玩”在一起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初,突如其来的改革开放大潮此起彼伏,一时间席卷了全国上下。众多受过教育的年轻人“摩拳擦掌,跃跃欲试”,企图在潮流涌动中“一展身手”。此时,国人对知识的渴求也随着这股潮流显得“如饥似渴”,于是随之而来的便是教师的严重匮乏。彼时,刚刚高中学校毕业的刘卓平,也是试图在改革开放的潮流中“一展身手”的一员。因此,当自己的恩师向自己抛出“橄榄枝”,邀约自己前去当教师时,刘卓平决定放弃这个难得的机会,前往深圳闯荡一番。
1984年,还在深圳闯荡的刘卓平突然又接到恩师的电话,内容仍是力劝他回乡做教师。那个时候,东莞也是改革的前沿阵地之一,对英语人才的需求异常旺盛,由于东莞将要开设英语课程,每个镇区需要培训一员作为英语老师。而刘卓平出色的英语成绩还在学校读书时期已经给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得到学校的推荐。在恩师的一再劝说下,刘卓平终于决定回乡参加当时东莞师范学校举办的英语教师培训。也是从这次培训后,刘卓平开始正式走上了教师之路。
培训过后,刘卓平进入了当地的一所农村学校做毕业班的教师。在当时的东莞,东莞中学是人们心中的“高等学府”,如何能将更多的学生送入东莞中学学习成为了小学教师们的一致追求。而当时,东莞中学每年在刘卓平他们所在的东城区所投放的学生名额仅仅有12名,对口的学校却多达20多所。如何在“僧多粥少”的现实局面下实现“突破”,成为摆在刘卓平眼前的现实问题。不过,刘卓平似乎很“幸运”,在农村学校担任了六年毕业班教师,每年都有学生被东莞中学录取,最多的一年甚至有五名学生被东莞中学录取,差点占据了东莞中学在东城区投放名额的“半壁江山”。而刘卓平采取的方法也很简单。因为年轻,刘卓平并不比学生大很多,与学生玩在一起,便成为了刘卓平成功的最大秘籍。学生与刘卓平之间也不有老师的界限与距离,无论晚自习还是放学后,总是有学生与刘卓平“搭肩勾背”宛似兄弟。而对学生的自发学习,刘卓平也总是“流连忘返”,全程陪同指导。正是在这样的陪同相伴中,让学生亲其师而信其道,每年都取得了非同一般的成绩。
招安先“招心”
在成为农村教师的第六年,刘卓平被正式任命为学校校长,这一干就是十一年。2000年,由于教育资源整合需要,刘卓平又在竞聘中成为了东莞市东城区首批联合办学学校的校长。
联合办学,是东莞市东城区为整合优化资源、办大教育而实行的新教育策略,其实施基础就是将原来农村的“麻雀”学校合并为一所颇具规模的学校,重新配置各种教育教学和人力资源。就任首批联合办学学校校长的刘卓平虽然有十多年的校长管理经验,但当年农村学校校园面积毕竟不到5000平方米,师生人数也只是二三百人,而五个社区学校合并之后的联合学校,人数一下子上升到1000多人,校园面积也一下子扩大到了5万多平方米。这一切对于完全没有大校管理经验的刘卓平来说已经是一个挑战,更加上联合办学是东莞首创,前无经验借鉴,又无他人指点,刘卓平每走一步都“小心翼翼”,生怕闪失。从章程制度的完善到教师队伍的建设,从校园文化营造到教育教学质量提升,从家校共建沟通到办学特色打造,从电教设备增设与操作培训到后勤服务与管理规范等等,事无巨细,刘卓平一一参与其中。
但尽管刘卓平一再“小心”,教师队伍建设仍然让刘卓平感觉异常棘手。在联合办学之前的原村办小学,各校长的管理理念和方式方法不同,教师队伍素质也是良莠不齐。刘卓平形容当时的情形“简直有点像在山寨里招安回来的一样”。面对这样的难题,刘卓平决定从观察入手,把“招安”过来的每一个人进行分析,用放大镜发现每一个人的优点和能力。校园文化设计,人人发表意见,人人参与动手布置;学校发展规划,大家共同商讨、通力协作。当通过集体协作的方式完成一件又一件任务时,大家已从素不相识的“路人”变成了合作共赢的“伙伴”。俗话说,人心齐,泰山移。人心的凝聚为刘卓平下一步将要进行的思想意识的转变和提升打开了出路,于是“亲其师信其道”也再一次水到渠成。不到两年,刘卓平所带的学校便成为首批联合办学示范学校,通过全面评估,被认定为东莞市一级学校,为东城区乃至东莞市下一步联合办学的全面铺开提供了可参考的依据。
撕掉学生身上的“标签”
2003年,刘卓平调任到另一所小学任校长。作为一个区域的中心小学,就任校长的刘卓平再一次感到身上的压力。如何实现“突破”成了刘卓平职业生涯的又一只“拦路虎”。好在经过一番细致调查和分析,刘卓平很快找出了妨碍学校发展的各种原因,对学校发展进行了重新论证和定位:让每一个学生都获得成功。
在摸排调查中,刘卓平发现学校几乎每一个班级都存在着各种名堂和数量不少的“学困生”,有的学生明明看起来非常健康、活泼、可爱,却被贴上各种“标签”。这又不是特殊教育学校,怎么可能会有这么多‘特殊’学生”,刘卓平对学校的这一现状感到不可思议。后来,刘卓平了解到,由于当时村办小学时,,人的意识不强,老师权力过大,对部分学习态度和行为习惯不端的学生被定为各种名堂的“特殊学生”。由此产生的结果却是,一旦有孩子被贴上类似的标签,就意味着这个孩子将从此就要被忽略和关注,对学生的成长和对家庭影响也是不可估量。
“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特色长处,不能轻易否定,轻易定性!”,刘卓平决定马上杜绝这样的“贴标签”现象。而要杜绝这种现象,转变教师观念是刘卓平需要迈出的第一步。对此,刘卓平决定从制度上下手,凡是有教师可以成功转化这些被贴上“标签”的学生的,一律给予奖励。而在这样的激励下,不少被贴上标签的学生被成功转化。
刘婷(化名),四年级从福利院转入学校随班就读,她便已是当时学校家喻户晓的“飞女”,无论是老师还是福利院的社工,似乎都已对这个女孩子做出了“放弃”的思想准备。但刘卓平认为,越是这样的孩子越需要老师们的关怀呵护。于是,从发现刘婷的特长——舞蹈歌唱下手,无论是开家长会还是学校组织的各种活动,班主任都让刘婷不断展示自己的特长,让刘婷感受老师和同学们的爱心和爱意的同时,也不断树立了她的自信心。而正是这样的坚持,不到一年时间,刘婷开始从一个无所畏惧的“飞女”变成了一个热情大方,懂得礼貌和尊重他人的学生,甚至在刘婷的引领下,她的弟弟也成功实现了撕掉了身上的标签。
与刘婷相似的还有黄方伟(化名),一个被贴上标签的学生。因为出生缺氧,黄方伟自小就腿部残疾、语言表达迟钝。进入学校的第一天,黄方伟的情况就引起了刘卓平的关注。为此,刘卓平特意安排一个责任心非常强的班主任在黄方伟的班上带班,并交代要对黄方伟特别关注。二年级时,学校组织学生“集训”。刘卓平特意找到黄方伟说:“你的腿不舒服,可以不用参加学校的集体训练”。结果,黄方伟却坚持要参加,而且一站就是二十分钟。内心深感欣慰的刘卓平和教练决定将优秀学员的称号颁给黄方伟,并对他大加鼓励。“优秀学员”的称号似乎对黄方伟影响很大,以至于黄方伟的爸爸特意找到刘卓平表示感谢,多亏校长让孩子参加这次集训活动,让孩子找到了生活的动力。而从集训以后,不管做什么事情,黄方伟都坚持独立完成,即便腿脚不方便,他仍坚持独自提书包上二楼。同时,在黄方伟作业的布置上,刘卓平也对他大开“绿灯”:作业做不完,可以少一点;作业做得好,多加鼓励。到六年级的时候,黄方伟甚至已经可以像正常人一样流畅表达。如今,已从小学毕业的黄方伟已在东莞的某个中学读书,英语水平甚至达到了可以和外宾熟练对话的程度。
抓“牛鼻子”
2015年,刘卓平轮岗到东莞东城另一所小学。在刘卓平眼中,这是三十多年教师生涯来最有挑战性的岗位。
早在农村学校时,刘卓平便已经洞察,教师教育观念的转变是学校生存发展的“牛鼻子”,实现学校超越发展,必须紧紧抓住这只“牛鼻子”。而转变教师观念,在刘卓平看来,最好的方式就是榜样引领,“以身作则”。为此,在东城小学,所有修改的规章制度,都是教代会讨论通过的,刘卓平自己都要率先垂范。刘卓平也不要求教师马上实现跟进转化,但要渐渐跟进转变自身。
而刘卓平在学校转变最大的就是作息时间和会风。听说之前,教师迟到、早退曾是常见不鲜的现象,由此而产生的教师队伍涣散问题也长期困扰着学校发展。为扭转这一现象,刘卓平决定从自身做起,每天早上七点就到学校,安排好整天的工作之后,便到校门口迎接学生和教师,向进校的每一位教职工和学生问好。或许是刘卓平亲身垂范的作用,一段时间后,教师队伍中迟到、早退的现象便消失得无影无踪。
调整作息时间同时,刘卓平也在着手整顿会风。开始时,每一次学校的重大会议,总有人借各种各样的原因不来参加。学校的工作因此很多时候都不能流畅开展。
如何转化?刘卓平决定从“抓典型”开始。
一次,刘卓平召开教代会。会议正式开始之了,发现还有一名老师没请假也不到场。这名老师“懒散”作风之前已经“声名在外”。刘卓平还是决定打电话给这名老师。让刘卓平意想不到的是,一连几个电话过去,都没有接听。结束会议后,刘卓平亲自找到这名老师,了解原因。在刘卓平的办公室,这名老师解释自己因为肚子不舒服,上厕所的时候忘记带手机,也因此没有接到校长电话。刘卓平没有追问此次事情真相,而是在一番基于以往事实的“敲打”后,决定放这名老师一马,让他有面子下台阶。而这名老师似乎也明白了刘卓平善意“敲打”背后的苦心,一改以往的懒散作风,从此以后,他积极参与了学校各种活动,而且从不怨言。
而通过一系列的转变后,东城小学的教育教学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几年来东城小学毕业班的语文、英语与数学历居街道同类学校的前列。而除了文化成绩,东城小学的科技文化艺术节、体育节等活动开展得也是“热火朝天”,葫芦丝成为学校的品牌特色,钢管乐队一直来在东莞地区晓有名气,学校培养的特长生也成为东莞各个“贵族学校”争夺对象,每年都有一批优秀学生被特招。
校长对话
本刊记者:作为校长、教师,能否结合您的经历和观察,谈谈什么样是好的教育?
刘卓平:好的教育没有固定标准,视每个人对教育结果的看法和认同。但我在从教这么多年的观察和感受中,从应试教育到素质教育转变中,从现行高考体制的主导等方面来看,我认为好的教育就是如何引导人在快乐学习的同时,能有个人追求的美好目标,而且能按照个人追求的美好目标而落实教育活动。尤其是小学阶段,作为学生一定要体现快乐学习,为此,我校确立的办学理念是让每一个学生都健康、快乐、有为地成长。在我们学校读书的学生都追求着这样的一个目标,不断完善,不断学习与进步的。我们学校为了落实办学理念,从学校的发展规划考虑,为学生搭建平台,每年的科技文化艺术节、体育节等尽情让学生展示才华,我们通过小手拉大手,描绘大美中国,最美家乡,通过体育节中的亲子活动,让家长与孩子一起在校园中感受快乐,感受幸福,在快乐的环境中健康成长。
本刊记者:您对未来教育有怎样的设想和规划?对今后有什么打算和希望?
刘卓平:从目前的教育现状和发展势头来看,未来教育一定是从信息化手段促进教育现代化,慕课和反转课堂的推进和尝试,微课与优课的共享使用,将是未来教育必走之路,为此,作为学校要有一个发展规划,如何从硬件上完善和充实,如何从软件上加强培训和提升,转变观念意识,增强实操能力是下来我们迫切要做的事情。 因此,我校确立的办学理念是让每一个学生都健康、快乐、有为地成长。在我们学校读书的学生都追求着这样的一个目标,不断完善,不断学习与进步的。我们学校为了落实办学理念,从学校的发展规划考虑,为学生搭建平台,每年的科技文化艺术节、体育节等尽情让学生展示才华,我们通过小手拉大手,描绘大美中国,最美家乡,通过体育节中的亲子活动,让家长与孩子一起在校园中感受快乐,感受幸福,在快乐的环境中健康成长。
本刊记者:就培养创新人才方面,您有什么样的理解,做了哪些方面的培养措施呢?
刘卓平:创新人才应该指的是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人。在国家教育部十三五规划中关于创新人才培养方式中明晰,必须以坚持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为前提,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一直来,我们从教师培养、学生培养方面开展有利于个性发展的人才培养模式,通过各种的活动为平台,让师生个性得到彰显。如教师的教学风格,学生的兴趣特长,艺术节,体育节,科技节,文化节等培养师生的组织策划和协调统筹能力,让学生在不同的平台上张扬个性,展示风采。从学校的发展规划考虑,为学生搭建平台,每年的科技文化艺术节、体育节等尽情让学生展示才华,我们通过小手拉大手,描绘大美中国,最美家乡,通过体育节中的亲子活动,让家长与孩子一起在校园中感受快乐,感受幸福,在快乐的环境中健康成长。
本文刊载于《课堂内外·中国好老师》2018年3期杂志上。
2017年12月,“寻找中国好老师”行动计划走进广东。来自《课堂内外·好老师》编辑部的相关人员走进中山、东莞、广州等地中小学,与“好老师”们共话“成长”故事。
据悉,《课堂内外·好老师》将打造传播好老师故事的平台,通过寻找好老师计划,树立好老师典范,传递好老师精神。广东作为继河北徐水、北京、河南洛阳之后“寻找中国好老师”行动计划的又一站点,《课堂内外·好老师》将通过寻访广东区域好老师的教育故事,将好老师的魅力传递出去,让广东好老师的事迹故事源源不断地影响一代又一代!
广东省内教育部门的相关单位给予此次“寻找中国好老师”行动计划以极大的支持与赞同,在广东地区遴选出一批好老师、好校长参与到行动计划中来,树立广东好老师的典范和标杆。
点击下图报名参加
2018中国好老师评选!
推荐
阅读
① 结果公布!2017《课堂内外·中国好老师》最具影响力教育人物评选获奖名单新鲜出炉! | 今天,请为这些中国好老师喝彩
②郭兴哲:“立规矩”贯穿教育始终 | 校长对话
③ 特别关注 | “我身边的好老师”征文活动圆满结束,获奖名单公布!
④教师节献礼:九大中国好老师代表齐聚,重新解读好老师,共话教育好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