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有很多人都问周教授这个问题——我家孩子三岁了,按照周老师的说法,再过一段时间,就可以学琴了。但到底学什么乐器好呢,有很多家长都问,我想要孩子学钢琴,可孩子非要学吉他。钢琴是乐器之王,学吉他哪有学钢琴好呀,可小孩就非得要学吉他,你说这可怎么办呀。还有些孩子,就是崇拜打架子鼓,他有小朋友在家里打架子鼓,打得挺好,小孩特别羡慕,非得要学。您说,钢琴是乐器之王,小提琴乐器之后,小孩儿为什么非要学这些乐器呢。有的家长呀,就想让自己的孩子学冷门乐器,但也拿不准,到底学什么好呀。学琴前,到底学什么乐器好,成为让很多家长,很纠结的一个问题。下面我们就来谈一谈,为孩子选择乐器的时候,家长主要应该考虑的因素。
【一、孩子喜欢】 第一个原则——孩子喜欢。在周教授看来,这是冲击一切的首要原则。孩子自己想学什么,就让她学什么。家长一定要尊重孩子的决定。有的家长呢,觉得自己孩子小,不懂事儿,不知道喜欢什么。你以为孩子不懂事儿,当年著名的大提琴家马友友,为什么要学大提琴呀,他一开始也并不是要学大提琴,当时他爸爸带他去乐器店,让他自己去选择一件乐器。大家知道马友友选的什么吗,他选的大贝斯——低音提琴。为什么呢,因为贝斯最大,这就是孩子的想法。爸爸说了,贝斯太大,现在你学不了,我们先学一个比贝斯小一号的,大提琴,好吗?等你将来长大了,我们再学大贝斯。于是乎,马友友接受了,同时造就了一代著名大提琴家。所以,问题的关键在,不管孩子是出于什么样的想法,只要是他自己选择的,里面就有一些我们成人无法理解的原因在吸引着他。周教授经常觉得呀,就有点像我们抓周一样。我们国家很多地方有一个风俗,小孩周岁的时候,在他身边摆一大堆东西,钱呀,花呀,笔呀,刀儿呀什么的,看孩子下意识地抓什么,叫做,抓周。小孩子抓了什么,可能就是将来想干什么,这里面有点神秘主义的色彩呀。在乐器的选择上,我们也会发现,当孩子非要学这个东西,就想要这个东西的时候,背后有一种说不清楚的兴趣,而这个说不清楚的兴趣背后,常常意味着某种特殊的能力。 我们要尊重孩子的自主选择,这里面有很多好处。 一个是,自主选择的背后,往往鬼使神猜地意味着,孩子的一些特殊才能。 暗示孩子可能在这个方面,有才能。体育界经常有这样的例子,美国花样滑冰运动员,奥运会冠军——关颖珊,第一次见到冰刀鞋的时候,还不会滑冰,特别喜欢, 非要这双鞋,一定要跟爸爸妈妈要这双鞋,不买就不走,结果现在是奥运冠军。大家都知道,高尔夫球头号明星——老虎伍兹,从小,非要要一个高尔夫球球杆。前段时间,电视报道一个小孩儿,这孩子第一次见到葫芦丝,就特别喜欢,非要要,家长买了以后,这孩子晚上睡觉都抱着这葫芦丝睡。后来,开始学,只学了一年, 就达到了考级的最高水平。所以我们的家长呀,要非常重视孩子的强烈愿望,因为孩子喜欢,不仅仅意味着兴趣高,热情高,学习积极性大,而且喜欢,往往还鬼使神差地暗示着,孩子在这件事情上,可能有着超人的能力。日后,有可能取得较高的专业成就。 我觉得第二个好处,是从家长的角度看, 在学琴的问题上,家长和孩子经常的存在一种博弈的关系,你替孩子选择乐器,将来,他不想学了,他会说,我妈非要我学,言外之意,是你强迫他干这件事儿。他不爱干干不下去,责任不能怨他,要怪你。反之,如果这个乐器是孩子选择的,那将来,他要是想打退堂鼓的话,你马上就可以说,当初,这可是你自己选的,你说过你不会后悔的。那么,在这次斗智斗勇当中,我们就会发现,家长占了上风。具体怎么做呢,建议呀,首先家长要了解各种乐器的基本情况,带着孩子感受各种乐器。 周教授最近就特意做了一套介绍乐器的光盘,从乐器的样子,基本演奏方式,表现力特征,适宜开始学习的年龄,价格,还有各种各样代表性的曲目等等。也就是想通过这套光盘,让孩子家长一起看,看完以后,问孩子喜欢什么。如果家长和孩子对乐器有一个基本了解的话,这时候呢,基本上就可以有一个判断了,就可以带孩子去乐器店啦,现场就可以对乐器进行对比和选择,然后让孩子告诉你选择。 前期的考察工作,一定要做,没有见过,没有感受过,就没有发自内心的喜欢和不喜欢的判断。 有的家长可能觉得钢琴挺好,学完钢琴以后,有一天,看到别人吹葫芦丝,他就喜欢葫芦丝了。过两天,又见到别的孩子学萨克斯,又觉得萨克斯好,一旦他觉得, 学别的乐器好的时候,他学当下这个乐器的动机水平就会大大下降。那你要是不给他换,就成为他逃避练琴的借口,那时候就不好办了,这种情况很多。反之,如果前期是在充分考察的基础上,让孩子自己做出的选择,那么这种见异思迁的情况,就会少很多了。当然啦,也存在着这样的情况,孩子说,我要学古筝,并且当时立场很坚定,可几个月以后,后悔啦,不想学啦,这个时候,家长一句话就顶上去了——这可是你当年自己选的,你可说过你不会后悔。他自己想换乐器的时候,就要承受不遵守承诺的压力。 但是,实在不想学了怎么办呢?换一件!学是底线,学什么由他来决定。我们可以让孩子一直换下去,一直学下去,哪怕一直换到初三,也要坚持学到初三。那有 的家长马上就说了,这不烦死人了吗?我告诉大家一个好消息,有很多孩子,都是在学第二件乐器的时候,开始喜欢上这件乐器的,并且不想再换了。 周教授就教过一个女孩儿学钢琴,这孩子大高个子,手很大,但是,特别不喜欢钢琴。没办法,她妈非要她学,一上课就愁眉苦脸,痛苦不堪的样子。结果后来呢, 学校成立管弦乐队,低音提琴没人报,她就报了。从常规来看,孩子是不喜欢低音乐器的,但这孩子鬼使神差,那么低的声音,她就喜欢。其他孩子都不喜欢,这个 孩子莫名其妙地就喜欢。结果学了几个月以后,进步神速,低音提琴拉得非常不错,又特别喜欢排练,站在乐队里,感觉特别神气。不仅如此呀,由于她开始对音乐喜欢了,对钢琴的兴趣也增加了,后来又要求恢复学钢琴。这孩子又喜欢打拍子,在乐队排练的时候,又愿意为大家做指挥,指挥得也挺带劲儿的。从一个非常不喜欢音乐的孩子,觉得学琴非常痛苦的孩子,变成了对音乐全面充满兴趣的孩子。家长都觉得,孩子的艺术气质,发生了很大的改变。当然啦,孩子随便换乐器,那也不行,太随便了,不守承诺,也不是一个好习惯。所以周教授建议大家几个招儿,每次选择的时候,一定要让孩子们慎重。到了他真的想换乐器的时候,那就应该让他知道,他要为自己的反悔行为付出代价,比如说,再给他加学一个别的什么东西。 总之,家长呢,应该让孩子自己选择乐器。你永远不要揣摩孩子喜欢什么,更不要用你自己的感觉,代替孩子的判断。比如说小孩儿拉小提琴,小孩儿刚开始拉小 提琴 的时候呀,那声音比拉锯还难听,小孩儿就特别喜欢,觉得特别好玩儿,你觉得音那么不准,他倒觉得特别有成就感,家长被噪音折磨得很痛苦的时候,孩子觉得很 快乐。等到家长快受不了的时候,你忽然发现孩子已经拉得越来越好了。所以,家长不要猜孩子会有什么感受,在乐器选择的问题上,你要学会倾听孩子的感受,尊 重孩子的选择。当然有很多家长,经常是越俎代庖,不仅仅决定孩子应该做什么,还决定孩子应该想什么,甚至还决定,孩子应该喜欢什么。家长不应该在孩子还没有选择之前,给孩子先提出建议,划定范围。我们中国的孩子特别喜欢揣摩大人的意图,说大人喜欢听的话。你告诉他,你喜欢什么,他就明白了,实际上,他喜欢的东西还是大人喜欢的东西。表面上,他说他喜欢,学上以后,他真实的意愿就会通过学习积极性的高低表现出来了。从教育学的角度,我们应该尊重孩子的感觉, 尊重孩子选择的意愿。从兴趣和才能的关系角度,我甚至认为,我们应该敬畏,孩子喜欢什么的感觉,因为喜欢的背后,往往鬼使神差地暗示着,孩子在这个方面的潜质。那有的家长又说了,我们家孩子,什么都喜欢,什么都不喜欢,没有自己的主意,那怎么办呢。那其实更好办,这就是我们的第二个原则。
【二、家长喜欢】 第二个原则——家长喜欢。这是非常重要的一个原则,家长自己喜欢,注意哦,教授用的是“喜欢”而不是“想要”。因 为“喜欢”是感性的态度,“想要”是理性的判断,我们成人,经常受理性判断的影响,本来你不喜欢小提琴,但是你听别人说,小提琴是乐器之后,本来你对钢琴也没什么感觉,但是你听说,钢琴是乐器之王。你就觉得应该学这个,就说自己喜欢这个,你那不是喜欢,你那是想要。我所说的喜欢是什么意思呀,是你感官上的,直觉上的喜欢。 比如说你自己特别喜欢二胡,你一听到二胡的声音就特别有感觉,觉得特别美,是自己心声的表达,这就是喜欢。这个时候你又听到说钢琴怎么着,小提琴怎么 着,这个时候你的偏爱就被干扰了。你就会觉得钢琴挺好,小提琴挺好,孩子就应该学这些东西啦。为什么自己的偏爱如此重要,因为这个乐器日常的声音和音乐, 就会影响到你日常的情绪,孩子每天都要练琴,你高兴你不高兴,每天都要听这样的声音。如果你喜欢这个乐器,你听到这个声音的时候就会觉得好听,听到这个乐曲的时候呢,就会觉得很美,很有享受感。这和你听到自己不喜欢的声音,不喜欢的音乐,情绪状态是完全不一样的。你在直觉上,你没有办法控制你情绪的表现。 而你这种情绪状态就会影响到孩子的学琴动力。 孩子其实非常的敏感,他们能本能地感受到家长的情绪和态度。当家长发自内心地喜欢孩子演奏乐器的声音和乐曲的时候,你会有一种下意识愉快情绪地表露。这 时候孩子就明白了,我当下的学习活动,为我的亲人增加了快乐,他的学琴就增加了一份动力。如果你不喜欢这个乐器,当孩子演奏乐器发出声音的时候,你可能都没有意识到你会皱一下眉头,孩子立刻就感觉到了,自己的活动给家人带来了不愉快。她的学琴动力也就大打折扣了。正是因为家长对于孩子学琴乐器的情绪,会影响到孩子的学琴动力,所以当孩子没有特别的倾向时,家长喜不喜欢就成了最重要的因素。 【三、年龄因素】 第三个因素,就是年龄因素,那么,我们就可以像马友友的父亲一样,为孩子选一件,适合孩子这个年纪的乐器,孩子本身也接受,我们就向孩子承诺,等他长到 一定年纪就给他换。等真到了年纪,我们就可以跟他换一件,当然,如果像马友友一样,我们就可以顺其自然,继续学这件乐器。
【四、成本因素】 第四个因素,也是很现实的一个因素,就是成本因素。我们让孩子学琴,从长远看来,很多家庭都会面对一个问题,那就是成本问题。许多家长对于这个问题的复杂性,没有充分准备。 有些乐器比较贵,有些乐器比较便宜,这是当时就看得见的,但是家长往往想不到,有些乐器不贵,但是学费很贵。有些乐器很贵,学费并不贵。有些乐器,一次性投资,终生享用,比如说钢琴,两万以上很正常,但是几乎能用一辈子,考上音乐学院,学校还有琴让你用,你到哪儿去,也不需要自己准备琴。小提琴刚开始学的时候,一把入门级的,几百块钱,真的很便宜。可是孩子从小到大就得换好几把琴,每上一个档次,价格就相差很多倍。一把专业级别的小提琴,可要比一架钢琴贵多了。万一未来孩子搞了专业,上了音乐学院,那乐器一定要换成专业级的,而且这时候还得自己掏钱买,如果真的买了一把好琴,也相当于对自己的投资。那么西洋管乐呢,一开始入门级,可能也不太贵,但专业级的管乐器非常的贵,关键在于,不管多好的乐器,用几年,就要换新的,这都是家长需要考虑的成本因素呀。 当然还有其他的因素可以考虑。比如像二胡,小提琴这样的拉弦乐器,刚上手的时候呢,音色嘎子嘎子响,像噪音,音准也找不着,拉下来的旋律全是五音不全, 但是越学越好听。拉弦乐器的音色特别贴近人的情感。古筝是上手特别快,也特别好听,但是带着很笨重。钢琴上手好听,入门容易,但是越学越难等等,这些因素都影响着家长的选择呀。
【最后,几个实用的建议】 第一个就是,为孩子选择合作可能性大的乐器。 为什么这样说呢,比如说钢琴,它是独奏乐器,孩子学琴的时候,绝大多数都是自己练琴,和其他孩子合作的机会不是很多。但如果孩子要学小提琴呀,管乐呀,各种各样的民族乐器呀,他可以参加群体性的合作,比如乐队呀,重奏呀,小组合呀,他们可以以乐会友,给孩子们带来很多单独学琴没有的快乐。 第二个建议,是建议家长给孩子选择一些便携的乐器。所谓便携性,就是方便带着走的乐器。周教授自己是弹钢琴的,到了一个地方开文艺晚会傻了,出不了节目,为什么呢,因为只会弹钢琴,而这里没有钢琴,旁边的人呢,会拉手风琴,一架手风琴把晚会的情绪全部都带起来了。上次周教授去德国,在大街上看到一个小孩,打开琴盒练习单簧管,琴盒放在街边,也很多人往里面放 钱,小孩儿十三四岁,一边练琴,一边就勤工俭学了。 第三个,社会学判断,就是根据这个乐器的社会性需要判断来决定是否该让孩子学习。这里有三条供大家参考:分别是,冷门,热点,紧缺。 所谓冷门就是其他孩子都不学,就你们家孩子学。大家都不知道,没听说过也没见过,那你就吸引了别人的好奇心。比如学吹牛头埙,拉锯琴,孩子学这件乐器程度如何,水平如何都没有可比性,所以学这个乐器,就有很多音乐之外的效应。 所谓热点,就是大家现在特别关注,比如说古琴,被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很多人现在非常关注,但学古琴的老师很少,那么你这件乐器学好了,前景也非常的好。 紧缺就是大家都知道,可是因为各种原因,大家学得很少。 比如说低音铜管乐器,大号。中小学乐队,招一个大号,招不着,就连中央音乐学院都出现了报名人数比招生人数还少的情况。而缺了这些乐器呢,这些乐队作品, 根本无法演奏。现在很多学校,都想成立学校乐团,经常因为缺少某一个乐器方面的人才,所以无法组建成一个乐队。这些想法还跟周教授呼吁建设音乐生态多样性的观点一脉相承。建设音乐文化生态多样性是音乐文化健康发展非常重要的内容。大家能够想象,如果我们的音乐生活当中,只有钢琴,只有小提琴,那就太枯燥 了。如果我们国家的音乐教育,从一开始就是各种乐器平衡发展,那么我们的孩子,就有多种多样的乐器可供选择。我们每一个学校就能够很容易地组成各种各样乐队组合。那么我们的音乐文化生活,该有多么的丰富多彩。但是现在,完全不是这样。我们音乐文化的生态很不平衡。从考级就能够看出来,有的考级人山人海,有的乐器门可罗雀。周教认为,造成这种现象很严重的问题就是,成人把自己的意志强加给孩子,当然背后还有更深层的社会学方面的原因,我们就不说了。 人的兴趣偏好,天然是高度分化的, 如果我们让孩子自由地选择乐器的话,你就会发现,可能只有百分之十的孩子会学钢琴,百分之十的孩子会学古筝,百分之十的孩子学小提琴,百分之十的孩子学二胡。这个时候你就会发现,音乐文化的生态,自然而然的呈现出多样性的概念。大家想一想如果有这样的小区,住进去的孩子学什么乐器的都有,我们就可以组建一 个社区管弦乐队,社区民乐队,社区爵士乐队,摇滚乐队等等。那么我们就可以有丰富多彩的社区音乐会了。惊人的兴趣偏好天然是高度分化的,要想建设丰富的,多样化的音乐生态,方法并不复杂,途径非常直接。那就是,每个家长尊重孩子当下自己的选择,让孩子自己去选择喜欢的乐器。
注:以上文字信息整理自海宏教授授权的【蓝姐姐-海宏教授家长课】第二期录播音频,音频分享内容出自未出版物《海宏教授家长课》的其中一个章节,更多内容请关注2016年即将出版的实体出版物,届时蓝姐姐商城可以购买,欢迎大家关注。
【听众留言互动区】 妞妞:能不能列个表。冷门紧缺乐器,分男生和女生推荐给大家。然后今天最大的收获,就 是多听孩子的想法,多摸摸转转。如此用心,肯定是一个责任心很强,完美主义的人。谢谢。 蓝姐姐回复:一般铜管偏男性,弦乐偏女性,键盘中性,但千万别太绝对去套。自己喜欢才是最重要的。被夸奖好开森呢。 林子:一般艺术学院乐器老师比较全吧。 蓝姐姐回复:六艺学管的老师挺不错的,北京,上海,广州都有。 刘燕:教授讲课受益匪浅,学以致用,我们都很喜欢。我喜欢听海宏教授结合社会学讲怎么教育孩子,学习乐器演奏之前还可以知道怎么教育好自己的孩子,这些我们在自己身上的很多不足可以在听过海宏教授讲解后得以完善。 蓝姐姐回复:而且听了就明白,还知道该如何做,也不像有些教授只知道理论,听半天也不知道咋弄。 Sara妈:今天家里没电,没有听到,好可惜呀,什么时候还讲呢,从那里补听。 蓝姐姐回复:我们的重播时间是周六的上午十点和晚上八点半,定好闹钟吧。当然还有笔记,只不过笔记是逻辑的梳理,知识倒是都在,但是具体生动的例子和富有魅力的语气就错过了,下期一定要按时收听哦,听海宏老师亲口讲和看笔记还那是绝对不一样的。 泡芙:我觉得孩子自主表达自己的真实自愿很重要 蓝姐姐回复:嗯呢,家长要努力克制住帮孩子做决定。 卢:孩子现在一岁半了,除了聆听各种音乐外接触点简单的打击乐器可不可以呢?沙锤小鼓之类。 蓝姐姐回复:打击乐器是最接近人类本能的乐器!很多启蒙早教都有涉及,孩子喜欢就成。而且对于这个年纪的孩子,手里的东西都可以变成打击乐器呢。哈哈。 丁惠:要是早点听到这个,可以考虑给孩子学点别的乐器,容易携带又是组建乐队比较抢手的,我也是自己喜欢钢琴所以给孩子学的钢琴。现在学的大半年了。 蓝姐姐回复:没事儿,周教授不是说,还可以再学一样儿吗?
重磅预告: 下一期周海宏教授带来的主题是—— 学琴该选什么样的老师--关于器乐老师选择的基本考量 首播时间:1月29号 20:30—21:15 重播时间:1月30号 10:00—10:45 20:30—21:15 张海鸥大师班线上直播时间,也同样是1月29号,上午10:00——12:00 1月29号看来将是一个非常丰盛的周五,大家赶紧做好时间安排吧。